蒙汉翻译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与方法探索
照日格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应急管理局 026200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蒙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无论是文化交流、经贸往来,还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蒙汉翻译。然而,当前蒙汉翻译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语义偏差、文化内涵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蒙汉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探索蒙汉翻译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强化双语素养、深耕文化内涵、借助技术赋能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提升蒙汉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强化双语素养,筑牢翻译根基
蒙汉翻译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能力即为双语素养。这一素养具体体现为对语言知识、语法规则、词汇运用等多维度的综合掌握。唯有基于稳固的双语素养,译者方能精准把握源文本意涵,并将其恰如其分地传译至目标语言。欲提升该项素养,首要工作在于强化语言学习。对于研修蒙古语者而言,必须系统探究该语言的基础构成要素,包括语音体系、词汇特征、语法结构等,并透彻理解其特有的表达习惯与行文风格。蒙古语中存在诸多独具特色的词汇与表达,例如“
”(蒙古)、“”(古老的)等,此类词汇在汉语中常难以寻觅完全对等的表述,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精准把握其核心语义,进而在汉语中找到最为适配的转译方案。与此同时,着力提升蒙古语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的实际运用水平亦至关重要。相应地,汉语学习者亦需持续夯实并精进汉语能力,特别是深化对富含文化特质词汇与表达的理解与运用水准。其次,需要高度重视知识的系统积累与动态更新。语言本身始终处于持续演进之中,新兴词汇与表达模式不断涌现。翻译从业者务必敏锐洞察语言发展动向,及时吸收掌握新的语言要素,以满足翻译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此外,广泛涉猎涵盖蒙汉双语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学术著作等各类读物,不断拓展知识疆域,亦是提升对多样化文本理解力与翻译力的有效途径。再者,实践环节亟待加强。翻译工作本质上是一门高度依赖实践磨砺的技能,唯有通过大量实操,方能实现翻译水平的稳步攀升。翻译者可积极参与各类蒙汉翻译项目,诸如“文件翻译”、“口译”、“笔译”等,在实践中持续反思、总结得失,从而增强译文的准确度与表达流畅性。参与“翻译比赛”、研修专业“培训课程”等活动,与同行展开交流切磋,亦是共同提升双语素养的宝贵契机。
2 深耕文化内涵,精准传递语义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精髓,蒙古语与汉语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其深层蕴含着各自独特且深厚的文化特质。在将这两种语言进行互译的实践过程中,倘若未能精准把握并有效传达这些深植于语言内部的文化内核,便极易导致译文在语义层面产生偏差,最终影响到整体翻译水准的提升。故而,深入挖掘和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构成了精益求精地做好蒙汉互译工作的核心基石。翻译工作者在操作层面,需要特别留意文化意象的转化难题。蒙古语中存在诸多如“ ”(苍狼)、“ ”(白桦树)等极具民族文化特征的象征符号,这些意象在蒙古族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深刻的象征涵义。在处理此类文化符号的翻译时,必须充分考量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习惯,策略性地选择目标语文化中能够唤起相似联想或情感的对应意象进行转换。若实在难以找到完全匹配的意象,则有必要采取解释性翻译的手段,通过适当添加说明性文字,确保原文所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得以清晰无误地传递给译入语读者。与此同时,培养并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是每一位专业翻译人员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这意味着在翻译活动的全流程中,译者需要自觉地立足于目标语言使用者的视角,设身处地地揣摩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理解模式。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最终的译文表述不仅符合目标语的常规表达范式,更能贴合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习惯。这一原则在处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时尤为关键,例如翻译俗语或谚语。此时,生硬地依赖字面直译往往难以奏效,甚至会造成理解障碍。明智的做法是优先采用意译策略,深入传达其精神实质;或者,在目标语中努力寻觅到在文化功能、社会寓意和使用场景上高度近似的俗语或谚语进行等效替换。这种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核心目的在于最大化地降低读者理解的壁垒,促进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3 借助技术赋能,优化翻译流程
在科技持续进步的背景下,众多翻译技术和工具不断涌现,为提升蒙汉翻译工作的整体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支撑基础。充分借助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赋能效应,能够有效优化整个翻译流程,进而显著提升翻译工作的效率以及最终产出的质量水平。具体而言,翻译工作者可以积极运用各类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即 CAT 工具),例如行业广泛使用的 Trados、MemoQ 等软件平台。这类工具整合了术语库管理、翻译记忆库复用、自动质量检查等多项实用功能。它们对于保障翻译文本在术语使用上的前后一致性和整体表达的准确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举例来说,在实际翻译操作过程中,当遇到与历史项目相似的句子或段落时,CAT 工具能够自动识别并调用存储的翻译记忆,从而大幅度减少重复性劳动,直接提升翻译速度。与此同时,这些工具内置的质量检查模块,能够对译文实施包括拼写校对、语法规则核查以及术语一致性验证在内的多维度检测,帮助译者及时发现并修正翻译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错误。
综上所述,蒙汉翻译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双语素养是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表达原文的含义;深耕文化内涵是关键,只有准确传达文化内涵,才能避免语义偏差,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借助技术赋能是手段,通过利用各种翻译技术和工具,可以优化翻译流程,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戚肖克, 特尼格尔, 孙媛, 赵小兵. 蒙汉语音翻译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 ( 中英文网络版 ), 2022, 7 (02): 88-94.
[2] 侯宏旭 , 孙硕 , 乌尼尔 . 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研究综述 [J]. 计算机科学 , 2022, 49 (01): 31-40.
[3] 赵旭 , 苏依拉 , 仁庆道尔吉 , 石宝 . 非自回归翻译模型在蒙汉翻译上的应用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22, 58 (12): 3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