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探究
叶金培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中心小学527123
摘要: 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改进策略。通过分析农村山区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环境与需求,指出当前存在的德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等问题。提出了整合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措施,以提升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农村山区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山区小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条件,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深入探究农村山区小学的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农村山区学生的道德素养,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资源匮乏
农村山区小学在德育资源方面面临着显著挑战,主要体现为教材资源的单一性和硬件设施的不足。这些学校往往只能依赖国家统一的德育教材,缺乏结合本地特色的补充教材,导致教材内容可能与农村山区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同时,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山区小学在德育硬件设施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如德育展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关键设施严重匮乏,这极大地限制了学校开展多样化、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如举办直观的德育展览、提供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等,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深入进行和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山区小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使得现有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教师们不得不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专注于德育工作。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农村山区小学的教师缺乏系统的德育培训,导致他们在德育教学方法上显得较为单一和陈旧,过度依赖传统的说教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
农村山区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家长甚至自身存在不良行为习惯,这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相对落后等因素,导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家校沟通不畅,存在一定障碍,使得学校难以将德育工作的理念和要求及时传达给家长,家长也无法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
二、改进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整合当地特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农村山区小学坐拥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可组织师生共同挖掘整理古老的传说、传统的农耕文化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如将当地英雄和感人故事融入教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身边的正能量。同时,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如组织登山比赛磨砺学生意志,举办田园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热爱自然的情怀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农村山区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农村山区小学教师参加系统的德育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德育理论、德育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借助这样的培训,能够使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先进的德育理念与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也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农村山区小学教师与城市优秀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可实现优势互补。城市教师能够把先进的德育经验带到农村山区,像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德育教学等;农村山区教师也能分享自己在艰苦环境下独特的教育心得,例如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这种交流互动无疑有助于提升农村山区小学教师整体的德育水平,进而改善农村山区小学的德育工作。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山区家长的教育意识,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道德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深入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此外,加强社区参与也是提升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农村山区的社区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如邀请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到学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或提供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农村山区小学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整合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农村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水平,使农村山区小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农村山区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晓泽.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探究[J].成才,2024,(10):50-51.
[2]刘能.家校共育下农村小学德育实践路径[J].吉林教育,2024,(13):86-88.
[3]杨志强.基于农村学校环境下的小学生德育和安全教育实践与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8):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