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探讨

作者

李光灿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以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检测工作,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多样,包括试块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和钻芯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旨在准确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回弹法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通过回弹法初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然后通过钻芯法获取更精确的数据。这种综合应用不同检测方法的做法有助于全面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情况,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1 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必要性

1.1保障结构安全

混凝土强度是决定建筑物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检测混凝土强度,可以确保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因强度不足导致的结构破坏或倒塌。

1.2评估耐久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与其耐久性密切相关。高强度的混凝土通常具有更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3指导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混凝土强度检测,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这有助于减少施工质量问题,避免后期维修和加固的成本。

2 常见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2.1 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是将声传输到混凝土结构中,在正常情况下,声波会逐渐均匀衰减,在图像上呈现直线,如果遇到异质介质会发生反射、折射或波形转换等现象。材料特性和内部结构是通过声束到达不同深度时各种物理量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来决定的。声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声波投射法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若干测点,并将换能器、声测管安装于测点位置,观察换能器在声测管中的升降情况是否符合规范。

2.2 钻芯法

该方法是利用钻机钻取混凝土结构中的部分结构,加工处理得到芯样,然后通过试验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行判断。此方法可以十分准确地判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但是,取样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受到损伤。在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工作人员在取样后需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取样部位的填补,避免威胁市政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该检验方法的具体检测过程主要如下:(1)钻取样本。在受力不大的部位,通过钻芯点位的设置,限制埋设件和钢筋在芯样位置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减少钻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然后,将岩心从井孔中取出,并做好标记。(2)芯样检测。对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对芯样的全面检验,准确测量芯样的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垂直度等,制定加工芯样方案。(3)加工芯样。用磨平机打磨芯样端面,用抗压强度小于40MPa的水泥砂浆作为芯样的填平料。待处理完成后,将芯样再次浸泡于15℃~25℃的水中48h。(4)强度试验。为保证干态试样的试验效果,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用压力机对试样进行加载,使加载速度小于0.3~0.8MPa/s,观察试样受力状态下的性能。(5)强度计算推定。通过试验得到检测结果,结合规范中的标准公式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最大压力值、芯样抗压能力、抗压强度等参数。

2.3 回弹法

回弹法是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常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工具为回弹检测仪。在该装置中,其主要依靠弹簧促进重锤进行混凝土表面锤击,检测中利用重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锤击,此时,混凝土表面会发生弹性变形情况,检测人员得到回弹距离,借助相关公式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回弹法是一种判断混凝土密实度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回弹法是目前市政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广泛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优点诸多,如检测快速、简单、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缺乏足够的精确度,难以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真实状态、影响因素等充分反应出来。为此,在采用该方法时,工作人员应综合评价混凝土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和效率。

3 优化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方法对策

3.1 运用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信息系统

一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指标体系,在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搭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质量指标平台,将相对复杂的检测数据参数融入其中,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与等级类型等进行建模处理,对潜在的强度缺陷问题进行仿真优化,将现代先进检测技术作为提升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工具载体。另一方面,实现信息系统与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的关联,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检测数据信息进行权衡分配,及时采集设施设备运行数据的频率,优化其分析功能的整体效果。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评定和处理时机选择,建立混凝土强度检测数据误差处理机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好信息系统管理维护。

3.2 完善细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指标,结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际需求,从其工期、质量、技术、设备、人员、成本等客观要素出发,构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体系,对混凝土强度检测及检测技术方法运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全面细致评价,将精细化的混凝土强度检测价值要求予以融合。突出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的客观性,防止人为主观倾向的影响。强化检测成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高度重视其实际价值,将其作为调整与改进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路径的重要参考与依据,推动混凝土强度检测始终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协调与衔接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3 提高检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检测技术方法

强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理念,强化对检测现场的监督与指导,及时纠正规范混凝土强度检测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将潜在的检测数据误差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理念融入检测实施全过程。将先进技术的引进作为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重要载体,形成基于新技术的混凝土强度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机制。同时,采用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法,可大大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效率。首先,可采用传感技术,通过特定传感仪器设备向被检测对象发射可直接量化的无线光波,根据反馈后对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建筑主体结构状况进行评价,实现质量监控和安全评测;采用激光技术根据明暗图像的信息,对主体结构构件强度发展趋向作出预测。

3.4加强检测技术控制和方法管理

在现代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案极为关键,可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与路线导向,是提高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吸取融合其他项目经验的根本所在。强化检测技术数据分析意识,对每项检测技术环节均要按照标准进行,有效处理检测误差。推进标准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实施,对检测统一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化检验,确保检测操作规范准确地有序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应摒弃陈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式束缚,强化对专业化技术方法的优化运用,建立健全全流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框架,优化整合既有技术资源要素,为全面优化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成效奠定基础,为促进建筑工程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阳,章文超.浅析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检测及其检测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2(19):344.

[2]马跃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回弹法的应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21(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