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张波
泗水农商银行,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想要提高会计防范水平,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将会计岗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降低至最小。本文首先详细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会计所产生的安全风险,并从员工培训力度、银行内部结构体系等两个方面出发,有效总结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操作流程
在商业银行日常运转过程中,所谓的会计风险主要指,会计由于信息核算错误,造成决策失误,导致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以及信誉受到损失。由于商业银行在经营时,其安全风险全面贯穿于银行的各项业务,而会计工作要贯穿于银行的业务处理各个环节中,所以银行安全风险与会计工作内容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一)缺少风险意识
第一,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能随时随地保管重要信息,导致信息和数据丢失或者遗漏;第二,会计人员在处理重要文件或者物品时,不能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或者储存方式,导致物品遗失;第三,会计人员远离工作岗位或者重要物品储存区域时不能及时封锁;第四,会计人员在工作时,所使用的重要印章无法有效保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交接以及岗位换岗时信息沟通不畅通。
(二)操作流程不标准
在日常工作中,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自身具有一定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时,许多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按照业务的标准流程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引发安全风险问题。比如: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掌握该行业最新的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时,无法按照标准要求开展相关业务,仅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开展工作;在岗位工作期间粗心大意,不能详细地检查会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重要文件不能有效储存[1]。
(三)岗位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导致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结构体系不完整的主要原因,体现在金融文化建设步伐发展十分缓慢,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以及岗位责任心不高、岗位轮换频率过高、岗位管理制度不科学等,而造成人员分配不合理,导致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阻碍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在新时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导致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造成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深入探索其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认为,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自身工作内容无明显关系;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于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于商业银行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重视力度不高;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在工作时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对于岗位之间的联系不够重视和关注;对于会计工作流程以及手续不能加以重视;无法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会计工作职责[2]。
第二,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会计相关的业务操作不熟悉;银行对于会计工作岗位、管理制度以及岗位监督不到位;由于会计工作需要涉及到许多数据与表格,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各种票据、信息以及数据管理制度不标准。
(五)监督不及时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会计岗位的内部结构监督结构体系影响相对较小,其监督范围小,监督岗位数量少,并且监督力度过低,导致部分会计业务被忽视。加上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监督结构体系普遍缺少,标准性和计划性,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经常出现上级布置下级应对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基层岗位中,会计岗位除了需要承担自身本职工作内容以外,还要承担其他工作内容,比如:税务计算、银行经济数据统计等,导致工作人员的精力被分散;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由主管担任,但是会计主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税务接待、银行管理以及上级检查等相关突发事件,长此以往,造成会计岗位出现缺漏,临时承担会计任务的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造成一系列安全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防范措施
(一)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想要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水平,有效防范会计工作所产生的风险问题,则需加强人才投资的基础强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水平,提高员工知识更新速度,并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要及时更改和优化用人制度,结合银行工作现状,积极引进良性的岗位竞争结构体系,全面挖掘有素质、有责任心、有能力、有思想的综合型人才,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建设一支高业务水平、高素质能力、高管理层次的会计团队。
除此之外,银行对于会计工作特点,还要建立正确的岗位思想观念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第一,银行要积极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的自我限制和约束能力,以此提升会计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第二,定期针对银行会计人员进行能力教育,确保其深刻掌握各项业务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以及工作流程,从根本上增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第三,针对会计工作特点严格筛选技术型人才,并从高层管理部门入手,保证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会计员工的安全防范思维。
(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结构体系
在新时代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想要有效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则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
第一,根据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不断完善岗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结构,以此实现岗位监察制度,其核心原因则是由于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在岗位责任和工作内容的划分上,要始终坚持相互制约、相互帮助、相互约束的基础原则,以此实现规划财务记录,保证现金安全单据,稳妥保管的工作目标,最大程度确保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3]。
第二,商业银行还要根据会计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标准,构建岗位管理均衡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岗位内部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划分制度、岗位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结构体系,有效发挥各个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制定一系列优化策略。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所以银行要结合会计工作标准和内容,制定一系列应对措施,将安全风险系数牢牢控制在标准参数范畴内。
参考文献:
[1]刘鹏飞.新时代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24,(09):143-145.
[2]于永生.商业银行会计方法虚增资本诱发风险的机理和类别[J].财会通讯,2024,(11):3-9.
[3]唐小诗.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2024,(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