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覃潇 郑刚 黄年健 包恒韶 陈兵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202410517188)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使用和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颁布背景下,探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路径;恩施州
为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6 年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017 年颁布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2019 年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我国居民的人均体育运动使用场地面积在 2035 年要提高到 2.5 平方米,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 4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城乡居民人口比例达到 92%以上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于发展全民健身,大力提升我国健康水平的决心和力度。恩施州全面响应国家政策,为了促进全民健康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人口,州内面向市民的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设施陆续建成完工并分批投入使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全民健身路径”作为百姓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体育锻炼项目,是不同年龄段城市和乡村居民重要的锻炼手段之一。
一 “全民健身路径”概况
“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种主要用于户外锻炼的一种体育器材,起源并兴起于20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建设在城市或社区的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由各种各样的发展人们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相关身体素质的器械组成。由于这些器材用于广大人民群众强健身体,因此被称作“全民健身路径”[1]。全民健身路径的建成投入和使用,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要,彻底解决了过去“健身难”的问题。在积极应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情况
本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城区部分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走访调查了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坝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与管理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体育彩票或福利彩票等公益事业的收入,社会和其他资金投入较少。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加强宣传”和“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来设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知名企业和有影响力的民办教育集团等社会力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中来。
三 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人民健康是平衡社会关键矛盾和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体育锻炼则是人民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2]通过对恩施州部分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得知,男性人数2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所占比例为 56.88%,女性人数246 人,所占比例为 43.12%。由此可见,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人群中男性人数比例略高于女性人数。另外,在被调查的社区中,45岁以上的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比例最高,超过了调查总人数的一半。18岁以下青少年使用频率最低,这可能受学业压力、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
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是在湖北省体育局的整体指导和管控下进行,恩施州体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体育彩票公益对恩施州内各县市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建成交付使用后的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则由受赠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通过调查发现,恩施州绝大部分的健身路径建设在户外的水泥地和广场上,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不同种类的各种器械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腐蚀和损坏,有些已经完全不能使用,废弃了好久,有些虽然能够使用,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据居民反映,当他们发现器械已经损坏时,由于对器械的报修程序和途径不熟悉,导致他们无法报修,最终结果为被损坏的器械长期废弃和搁置,越来越难以修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四 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存在缓慢和滞后现象。虽然当前全民健身路径基本覆盖了城区居民小区,但仍有一小部分居民社区没有健身路径。另外在建和已建的健身路径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方面还有一定的上升和改造空间,尤其是全民健身路径的类别有待提升和改进;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普及程度不够,受众群体的性别和年龄结构单一。“全民健身路径”顾名思义其强调的是全民性和普遍性,但是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点额使用群体多数为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居民,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居民和青少年参与程度严重不足,无法实现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有关部门应加强全民健身思想的宣传教育,增强女性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促使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鼓励他们利用健身路径的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亟待提升和改进。体育相关部门应强化在全民健身路径的整体管理水平,设置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岗位,把管理者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人员密集的部分社区应将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细做好,向社会和社区公开管理监督与保修服务专线电话,对于损坏的器材和居民保修的器械应及时维修,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损坏加重,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恩施州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来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首先,优化环境,加强落实,政府相关部门要从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阶段就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把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并设立居民投诉、报修的服务专线,保障监督渠道公开和畅通;其次,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按需建设,充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各年龄、各阶层,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健身需求,力争做到“人人享起用”让体育彩票等社会公益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再次,各社区以体育相关部门为指导,聘请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重点针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开展必要和必需的健身一般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使这部分人群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另外,在保证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通过在路径周边张贴健身宣传标语,悬挂体育明星照片以及种植一些改善生活环境的绿色植物。这样既能够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路径浓郁的运动氛围还可以提高和促进居民通过全民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是百姓提升健身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建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恩施州武陵山地、清江河畔的区域特色优势,突破传统的路径建设方式,将当地“土家族”和“苗族”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的体育巧妙融入进去,打造“依山-临江”“土苗风韵”等特色全民健身路径。
参考文献
[1]贾晨.健康社会学视角下《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07):60-66.
[2]王海波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