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赵亚男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1+X”证书制度的出台,开启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大门,“1”表示学历证书的基础,“X”表示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扩展。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既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又能多方面地开发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本文对“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融合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1+X”证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融合路径

引言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X”证书制度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将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多元化和精细化的人才。“1+X”证书制度打破了单一学历评价模式的束缚,促进了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深层次调整。因此,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路径,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

一、理念变迁与制度支持

在“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融合的过程中,理念变迁与制度支持是两个重要因素。首先,理念变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以能力为导向是必然的。能力本位理念强调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素质[1]。例如,在汽车修理专业中,不只是单纯地教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理论知识,而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实际能力培养,以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汽车维修岗位的需要。其次,制度支持是融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在政策引导上,国家出台了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的政策,明确了试点院校的申报条件和证书培训要求,为职业院校指明了改革方向。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通过专项拨款和设立奖励基金等方式,帮助职业院校改善实训条件,购置“1+X”证书培训所需的设备,如用于智能制造证书培训的工业机器人等。同时,对“1+X”证书的评审和评估标准进行了规范,保证了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通过理念变迁与制度支持,能使“1+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度结合,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和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的路径中,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要把“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需要对证书涵盖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进行深入剖析,进而重构现行的课程体系。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网店运营推广”X证书,需要将证书中涉及的店铺搭建、营销策划、流量获取等内容进行分解,并与相关专业课程相对应,如在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中对店铺推广策略进行深度教学,将电商平台特定的营销工具运用到网络营销课程中,实现课程体系和证书标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取得证书的能力[2]。其次,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一方面,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如智能控制专业,将新兴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以满足智能控制X证书对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采用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锻炼技能。例如,对于烹饪专业来说,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真实的菜品制作和餐厅运作模拟练习,从而达到烹饪X证书中菜品制作技艺和餐饮服务能力的考核标准。因此,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1+X”证书制度的精准对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能,并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就教学方法而言,项目式学习尤其适用。例如,软件开发专业,教师可以根据“1+X”软件开发证书的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从需求分析,开发计划,用例编写,到实际的开发执行和报告撰写等全过程进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可以掌握软件开发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证书考试。同时,模块化教学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设置数控系统模块、机械传动模块等“1+X”数控设备维修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模块,并将其组合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性。其次,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和虚拟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例如,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先熟悉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而线下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分组讨论和教师答疑等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施工过程和工艺要求。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更符合“1+X”证书制度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并增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竞争力[3]。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化

在“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融合的路径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化是关键。首先,校企合作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环节。企业深度参与“1+X”证书开发与培训的全过程,能根据行业的实际需要与岗位规范,对证书内容进行准确的指导。比如,酒店管理专业,酒店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特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与学校一起制订“酒店运营管理”X证书的考核标准,包括在客房服务、餐饮管理、顾客关系维护等实际工作场景中所需要的技能。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熟悉业务流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应付证书考试和将来的就业挑战。其次,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促进了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动态而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院校在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适时把最新的电池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培养出符合产业前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结束语

总之,“1+X”证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是职业教育适应新时期需要而创新的一条路径。这一制度既加强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相互衔接,又促进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结合,为社会成员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实现了统一。因此,通过这种融合,职业院校能更加高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丁瑜.“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4,(03):38-39.

[2]丁涛.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0):219-221.

[3]吴南中,谢红.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方向与创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