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有效小组合作机制

作者

钟超鹏

东源县崇文学校

摘要: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学业进展及其身心健康。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更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细节的精细调整与优化,同时深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然而,鉴于班主任难以单凭个人之力有效管理众多学生,亟需跳出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框架,引入小组合作育人的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初中班主任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来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组合作;育人;班主任

一、初中班主任小组合作育人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发展

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学生仅仅作为班级管理的被动接受者,执行教师分配的任务,这导致教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管理每个学生。然而,随着班主任采用小组合作育人模式,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可以根据班级规模合理分组,这些小组具有鲜明的激励作用。面对教师布置的管理任务,小组成员能够主动合作,共同展现出攻克难关的决心。

(二)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发展

集体主义观念是某一团体或组织在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上形成的共同意识。在班级环境中,当学生作为班级的个体成员时,往往缺乏对班级文化、利益和荣誉的充分关注,仅在如教学评比、体育竞赛等特定班级活动中,才会深刻感受到班级的存在。然而,通过运用班主任合作育人模式,小组间会自然形成各种显性与隐性的竞争。这种竞争促使小组成员时刻意识到小团体的存在,并逐渐培养出集体荣誉感。

二、构建有效小组合作机制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基础

科学分组是构建小组合作机制的第一步。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力求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又能确保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便于开展公平竞争。在分组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尝试采用“自主+抽签”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小组,然后通过抽签微调,以平衡各组实力。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保证了分组的科学性。

(二)建立规则,保障合作秩序

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规则来保障其顺利进行。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如发言顺序、讨论时间、分工协作等。这些规则应简单明了,易于执行,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需要。在制定规则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确保规则的民主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加强规则的监督和执行,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

(三)定期评估,反馈合作成效

定期评估是检验小组合作成效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成员间的合作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评估过程中,班主任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小组合作机制在初中班主任育人策略中的应用案例

(一)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合作的育人模式,提升学业成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某校某初中班级,班主任钟老师凭借其对教育创新的深刻理解,成功构建了一套高效的小组合作育人模式。钟老师将班级巧妙地分为6个小组,分组过程兼顾学生的成绩和性格等多维度因素,实现了科学的层级划分。组长由班主任精心选定,随后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员选择心仪的组长,组长再选择合适的组员,最后进行微调,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形成最佳的团队组合。

在小组内部,设立了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副组长由组长组织产生,主要负责协助组长工作,以及纪律和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在组员角色分配上,每个学科都设有专门的科代表,组员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道法、历史、生物、地理科代表,一人负责一科。负责收发作业和对应课堂的管理,这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机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为了激发小组的积极性和竞争力,钟老师还设定了一系列目标激励措施。如体育节期间的跳绳大比拼,每组选出2名代表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选出班级跳绳达人;同时,组员还可以组成团队进行跳绳次数总数大比拼。此外,还设立了段考班级名次进步大比拼和每节课教师课堂积分制度,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丰富的奖励,包括食品如鸡腿、奶茶等,以及免惩罚等特权。

(二)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全面的评估体系,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定期且细致的评估。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学业成绩的进步,还涵盖了小组成员间的课堂表现、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态度的转变等多个维度,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通过定期的反馈与调整,钟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小组合作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表1是关于小组合作机制中加分和减分规则的表格,适用于初中班级的小组合作育人模式。

(三)小组育人的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小组合作育人模式在班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主任钟老师作为这一模式的推动者和守护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精心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学业成绩方面,该班级从七年级第一次考试的排名第16位,一跃成为九年级中考时的排名第4位,其中数学、语文、历史、化学等学科更是夺得了年级第一的桂冠。特别是黎同学,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全年级第一名,成为班级的骄傲。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进步,更彰显了他们在组织能力、自觉性等方面的锻炼和提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承担责任,这些能力对他们终身的发展都是受益的。

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钟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他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也学会了感恩和回报。

四、总结

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是初中班主任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分组、建立规则、定期评估等策略,班主任可以构建出高效、和谐的小组合作环境,促进学生在学业成绩、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小组合作机制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态度。通过及时的沟通、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1]何晓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110+112.

[2]霍斐,李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3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