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的融合探索
陈盛萍 许钧滔
福州工商学院 福建福州 350700
摘要:在世界文化交流的浪潮中,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单一的语言技能培养模式,既为英语课堂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又为古老民俗文化搭建起走向世界的桥梁。本文深度剖析二者融合的内在价值,精准指出当前面临的困境,并从课程、教学、评价三大维度提出创新策略,为打造富有文化生命力的英语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英语教育;民俗文化;文化融合;跨文化交际
引言:当地球村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与精神内核。但在现行英语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犹如两条平行线,学生虽掌握了语言工具,却难以用英语讲述民族故事、传播本土文化。
一、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1.1 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特性
英语教育以语言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为基础,涵盖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同时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的理解,具有国际性、实用性与开放性。民俗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与传承性,是民族文化的 “活化石”。
1.2 两者融合对英语教育革新的推动作用
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为英语教学注入全新活力。将民俗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习兴趣。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使英语教育从单纯的语言训练,转向文化理解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推动英语教育向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方向革新。
1.3 两者融合对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
借助英语教育的平台,民俗文化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解本土民俗文化,能增强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同时,用英语讲述民俗故事、传播传统技艺,能打破语言与地域限制,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促进民俗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传播。这种融合还能激发民俗文化的创新活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现存问题
2.1 课程体系中民俗文化融入的不足
当前英语课程体系中,民俗文化内容相对匮乏。教材编写多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本土民俗文化所占比重较低,且缺乏系统性设计。课程目标中,对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不足,未将民俗文化融入作为明确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上,民俗文化与英语知识的结合较为生硬,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导致学生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
2.2 教学实践中文化融合的形式化问题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民俗文化与教学的融合常流于表面。部分教师对民俗文化理解不深,教学方法单一,仅通过简单的文字讲解或图片展示,未能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设计缺乏创意,多以传统讲授为主,缺少互动性与体验性,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民俗文化魅力,使得文化融合成为 “走过场”,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3 评价机制对文化融合导向性的缺失
现有的英语教育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语言知识与技能考核,对民俗文化融合的评价重视不足。评价内容中,缺乏对学生民俗文化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情感态度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多以标准化考试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无法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也难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与传承民俗文化,制约了两者融合的深入发展。
三、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民俗文化渗透
优化英语课程设计,需将民俗文化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在教材编写上,增加本土与世界民俗文化内容,设置专题单元,系统介绍民俗文化知识与英语表达。明确课程目标,将民俗文化融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纳入其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呈现民俗文化与英语知识,使二者有机结合,增强课程的文化深度与实用性。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文化融合实效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文化融合实效的关键。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民俗文化主题情境,如模拟传统节日庆祝、民间故事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表达。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如调研本地民俗、制作英语文化海报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民俗文化的直观性与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3.3 完善评价体系,保障融合持续推进
完善英语教育评价体系,需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丰富评价内容,增加民俗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情感态度等维度的考查。创新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表现、项目作业、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构建多主体评价体系,为教学改进提供反馈,保障英语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持续推进。
四、结论
尽管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英语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还能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开辟新路径。未来,需持续深化探索,让英语教育成为民俗文化走向世界的纽带,推动文化交流与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忠华.从课堂到实践:“民俗文化村”英语研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分析[J].求学,2025,(02):34-36.
[2]孙永胜.浅析乡土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21-22.
[3]卢兵.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性研究[M].新华出版社:202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