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色彩“活”起来

作者

王雪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41

【案例背景】

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处于基础期,色彩是美术中的重要要素,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强烈,对其色彩感的培养是提升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基础。通过对苏少版五年级上册 “风景如画(一)” 一课为具体教学案例,针对学生在感知表现色彩过程中会出现“看到的与画出来的不相符”“色彩有时对比不够强烈有时不够协调”“色彩层次不够丰富”“颜色概念化”等等问题,探究分析解决的具体途经和教学方法。

【案例描述】

色彩是自然世界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美术元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通过美术色彩感知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色彩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更好的表达自身对自然的感知和想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1]。

苏少版教材在色彩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材中的图片和作品展示了丰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在五年级上册“风景如画(一)”一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处的自然环境,感知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本课程的教学,旨在通过对大师风景画作的欣赏与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色彩感和绘画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2]。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五年级美术色彩感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应着力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在艺术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熟练运用色彩来创作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与情感。具体而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自然风景中的基本色彩。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基本认识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绘画中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

“风景如画(一)”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色彩感知与应用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结合教材内容,本课程教学设计了“走进大自然、寻找校园里的色彩、认知世界的五彩缤纷”的主题活动,分别对应三个任务。

任务一:认识自然的颜色,走进大自然,认知世界的五彩缤纷

任务二:寻找校园颜色

任务三:画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旨在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色彩知识,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感知与体验,学生才能逐渐掌握如何将色彩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并把色彩的微妙变化表现在画面中。

通过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去户外观察自然风景,如公园、郊外等。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各种色彩,包括天空的蓝色、云朵的白色、树木的绿色、花朵的五颜六色等,并拍摄一些照片作为记录。观察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观察自然风景的过程中的感悟和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自然颜色。小组分享完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拍摄的照片,并讲解照片中色彩的特点和感受,学生在欣赏评述中建立色彩的初步认识与体系。

在学生分享完自己在自然颜色的观察感悟之后,教师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地讲解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等基础知识。

引入学习任务二,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时间最长且最熟悉的校园风景,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捕捉“校园风景中最美的一抹色彩”并尝试用画笔在纸上表现出来。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色彩认知和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美术课上对教材中美丽风景图画欣赏讲解,放眼于世界各地的风景,运用新兴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遨游”在美如画的风景之中,感受色彩的多元魅力。最后给学生选择方向,如 “我的梦想家园” 或 “四季的变化”,以 “风景如画(一)” 为主题开始创作或者进行模仿改画。

在创作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色彩元素和表现形式。例如,“我的梦想家园” 这个方向,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明亮的暖色来表现家园的温馨和快乐,用绿色来表现花园和草地,用蓝色来表现天空和游泳池等。在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还原眼中所见的风景,让色彩“活起来”。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进行自由的色彩搭配,创作出一副具有特色的风景画作品。

基于任务的完成,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评价。在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构建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多主体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构建起了多主体性方式共同构成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到自己表现风景色彩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优点。

1.自我评价

学生在完成风景画创作后,举手介绍作品,结合自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阐释自己在色彩运用上的合理性。

2.小组评价

在自我评价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的互相评价。通过组内的评价,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风景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创作的感想。在分享完之后,指导小组成员互相点评同组同学在色彩和构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每一组投票挑选出色彩表现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展示和讲解。

3.教师评价

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之后,教师根据表1所示的评分标准,对所有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并以色彩运用为重点,涵盖构图设计、创意与个性、绘画技巧与整洁度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点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案例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色彩感知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外界感知能力,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对错。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和美术的基本素养[3]。

色彩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去积极的感受和创作。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兴趣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如艺术游戏、实地写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龚琳.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2(13):179-181.

[2]高立洁.基于小学美术教学视域下色彩教学的 策略探究[J].智力,2022(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