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育
侯云艳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607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探究高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逻辑生成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系统化培育提供参考。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建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模型,利用SPSS方法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析出关键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一、背景概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即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信息安全形态,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义;是推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调研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网络在线调查方式,面向一定样本范围的大学生群体采集相关数据,展开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三类,首先,基本信息状况,围绕“性别”“教育背景”和“答题来源地域”等了解参与问卷的大学生基本情况。其次,李克特量表。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模式,在4个一级维度下设置了10个二级待测项目和17个具体测量项目,以测定个体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各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及成熟程度。最后,多选项目,针对运用李克特量表题难以测定的相关问题项目,围绕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构成要素、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内容等方面设置多选题目。此外,为更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揭示问题本质,问卷增加了“自我补充”的主观答题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下表1为李克特量表部分的17个问题项目。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本研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对问卷项目已经赋值的17个李克特五级量表题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第一,信度分析。问卷信度指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反映可靠程度。通过对SPSS中克隆巴赫的Alpha系数检测观察可知,本问卷可靠性统计资料表Alpha系数处于0.8到0.9之间,该结果表明本问卷量表信度较好。第二,效度分析。问卷效度指测定内容的程度,反映有效性。通过对SPSS中KMO与Bartlett检测观察可知,本问卷KMO值在0.7到0.8之间,该结果表明本问卷量表问卷所设置问题项目之间关联性良好,可作因子分析适合性较高,有效性较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运用SPSS对4个二级维度与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度,得出统计结果。综合4个维度平均分可得总体调查样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平均分为3.356。分析总体调查样本结果,责任维度(4.151)和战略维度(3.697)的平均分高于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维度平均分,表明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防范维度(3.095)和维护维度(2.914)的平均分低于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维度平均分,表明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和维护意识有待提升。
三、培育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实践进路
综上可见,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学校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防范维护自觉性之间的匹配度不够,实践方面亦缺乏系统化培育体系。因此,需要进一步树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整体系统观。以整体和谐理念为原则,以教育实践的系统展开为基准,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统合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多维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和发力。
(一)坚持学校、家庭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培育策略。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还要注重启发大学生以自我教育理念树立自觉主动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在学校方面,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全方位谋篇布局,优化教育环境。在家庭方面,家长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家庭交流沟通、配合学校及社会开展教育,打造良好融通环境。大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增强防护意识、积极参加实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贯通“学思践悟”,争做新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的守护者。
(二)坚持正面引导与自我保护相结合的培育策略。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示范,促进其在面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在正面引导方面,不仅要讲明大道理,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还要通过典型案例和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引导和教育,提升其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自觉性、警惕心和责任感。在自我保护层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不仅是对自身的保护,也是对集体、社会、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全面提升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
(三)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育策略。既要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关注点,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大平台,推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实现从心理到观念、思想,再到信仰的转化升级。要整合各方力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综合立体的宣传渠道和途径宣传网络信息安全,使大学生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需要在整体和谐、协同发力的策略下,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育的体系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嵇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大学生信息安全治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23.
[2]杨洋.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