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作者

刘艳玲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好数字经济能创造可观的“数字红利”,是扩大内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首先本文通过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的重要性分析,了解合理运用数字经济活力是促进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中心内容;其次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后提出运用数字经济促进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居民家庭消费;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为数字经济提振居民家庭消费指明了方向,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目前学界关于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深化对二者之间影响机理的认识,也有利于为学界研究二者之间影响机理找到新的着力点。

1.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

当前,学界对数字经济影响家庭居民消费的具体内容、面临困境、机制渠道以及不同区域之间数字经济作用于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异质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2.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直接影响

(1)提高支付便利性

数字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各类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依托的硬件设备的普及和支付技术的嵌入,不仅为在线购物创造条件,也推动了实体交易的便利化,降低现金管理成本。

(2)增加农村和偏远地区消费者进入消费市场的机会

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益贫效应,新业态的出现为农民工人群体提供了就业新机会,也给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数字普惠金融使更多人能获得金融服务,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

(3)实现消费行为的空间拓展

数字消费新业态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消费服务。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的进步,提升消费者观察、感受、体验产品的体验,实现消费行为的空间拓展。

2.2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间接影响

(1)收入质量

数字技术的普及能降低信息壁垒,也为劳动者提升基础技能和数字技能创造条件;数字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融合赋能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分享、普惠等方式提升不同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涌现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创造出新职业和新就业岗位。

(2)消费环境

数字政府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组织架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为政府现代化治理赋能;数字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市场细分,精准捕捉市场需求,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3.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的路径思考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水平提升快、缺乏弹性等特点。关于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的路径,多数学者进行了思考:

(1)关于数字经济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关联性研究

侯冠宇、胡宁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支付数字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认为支付数字化对家庭消费存在正向影响。席艳乐、付嘉伟、谭智运用跨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促进中国家庭的消费。王景河、沈洋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消费的机制路径基础上,实证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机制。

(2)关于数字经济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研究

李晓婷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家庭消费结构的差异化影响。严复雷、张语桐、崔钟月运用因果中介工具变量法,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宗诗淇总结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三种机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与金融素养水平、促进居民创业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

4.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的建议

(1)建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培育服务消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服务消费市场供给结构,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产品,为促进居民服务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2)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全方面作用

有序引导新型创业平台发展,发展壮大数字职业群体人才队伍;加快数字经济赋能金融业转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保险服务。

(3)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应用

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引致居民消费需求;搭建数字学习平台,做优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增强居民的金融素养。

5.结语

国内外学界对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研究成果广泛性与集中性并存。其中,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上,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存,不仅立足国家视角,还聚焦某一地区研究。集中性重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学界对于二者之间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二者的具体内容、面临困境、机制渠道的建立上。

参考文献

[1]侯冠宇,胡宁宁.支付数字化能否显著提升家庭消费?——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23,37(01):20-28.

[2]韵秋,王军,孙小宁.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2):89-96.

[3]席艳乐,付嘉伟,谭智.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普及与中国家庭消费——基于CFPS2010—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2,35(04):18-38.

[4]王景河,沈洋.数字普惠金融、夜间经济与家庭消费[J].经济纵横,2023,(03):87-98.

[5]朱世莲,宋宇翔.共同富裕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03):27-30.

[6]笪远瑶,王珊珊,周京奎.数字经济促进消费升级了吗[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06):31-42.

[7]刘导波,张思麒.数字经济赋能居民消费:理论机制与微观证据[J].消费经济,2022,38(01):72-82.

作者简介:刘艳玲(2003-),女,汉族,江苏盐城,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本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