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发展初中生耐力素质

作者

周嘉杰

中山市港口镇大南中学 528447

摘要: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学生从事运动的基础。本文立足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发展初中生耐力素质展开探究,提出策略,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耐力素质;初中体育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耐力也可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提升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发展初中生耐力素质展开探究。

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策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人体都是在不断快速地生长发育中,而不同年龄阶段身体骨骼和肌肉坚实度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身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控制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量和强度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我们强调的是有氧的耐力性练习要居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减少给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在耐力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学生自己所喜欢的一些项目的学习和提高提供有力的体能作为保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比如初中学生大部分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善于表现的心理特征。通过在训练中引入比赛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让他们在比赛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等优良质品质。一是课堂比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耐力跑,以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小型比赛。比如障碍跑比赛、变换路线跑比赛、运球接力等。二是班级竞赛。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各种耐力素质比赛。比如足球赛、接力赛等。三是节日竞赛。学校要结合节日和季节特点举行大型比赛活动。比如,火炬接力赛、趣味性越野跑、田径运动会等。

二、结合体育课堂学情,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前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了解,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耐力跑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耐久跑的技术动作不是很规范,而且在耐久跑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跑速不稳定,能力强的同学跑速很快,能力差的同学跑速较慢,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体力,而且能力差的同学如果跟不上整体队伍,心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越跑越慢,众所周知,中考体育加试耐久跑项目没有加分,只要达到相应的秒数就能拿满分,所以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堂上结合不同学生情况,采用定时、定距跑和单圈计时跑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跑速稳定,固定节奏,结合每一节课的课课练身体素质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耐久跑的成绩与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阶段,部分体育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反复大量、超负荷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此达到增强学生体能的目的。而枯燥乏味的体能练习形式,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体育教师要巧妙课堂设计,摒弃传统的集中式统一练习方式,引入抛幸运六面体(让“幸运儿”参与)、转转盘(实现师生互动)、翻纸牌、抽盲盒等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丰富学练形式,激发学生耐力练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小组化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避免学生只是练的主体,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缺乏解决问题的机会、缺乏活动交往的机会的现象。并在练习方法、时间、次数、组数、间歇时间、拓展方法等方面变化开展学练赛。可依据课标要求,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运动项目的要求,就像《新课标》水平三田径类运动中教学提示“每节课都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体能练习,如小组间的 30m、50m计时跑和追逐跑比赛,两队间的跨步跳比赛、袋鼠跳接力赛”,重点设计以游戏和比赛来推动体能练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互动、挑战,充满乐趣的学练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提升学生耐力素质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科学教学。体育教学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耐力素质的课程学习中要适当的开设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对孩子脆弱的意志力进行打磨;对耐久跑的理论知识、锻炼中的“极点”、如何进入“第二次呼吸”进行梳理;对合理膳食、肥胖的影响进行讲解,让孩子在理论的支撑下,正确的、有效的进行耐久相关的练习。二是开展家校联动,夯实体质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只有在健康的身体下才能创设美好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一颗希望的种子,要想这个种子能够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身体素质便是这颗大树成长的沃土。家庭需要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切实落实好孩子的健康,走出教室、走出房间、走出游戏,走进自然、走进身体锻炼中,改善饮食、合理搭配给孩子铸造一个良好的身体机能。三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耐力训练表现,并用星标代表他的参与性。(2)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耐力训练中的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语言鼓励,特别是体质差的同学更需要关注。(3)注重反馈与指导。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学生在耐力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体育课堂中要着重对学生渗透耐力素质的相关知识,如耐力学练的重要性、发展耐力的方式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等。课堂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练、怎么练、课堂外如何自主锻炼,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活动等形式,切实提升学生耐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昌.浅析初中体育耐力素质教学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24(23):108-109.

[2]胡彦杰.初中体育耐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