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社区治理研究--以葫芦岛市新兴社区为例

作者

纪丹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4

摘要:本文聚焦葫芦岛市新兴社区,深入探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剖析其治理实践。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组织核心架构,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引入养老、助残等多领域社会组织,填补服务空白;搭建居民议事会、邻里节等平台,激发居民参与热情。通过多元主体协作,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老年人提出的健康需求等诸多问题。同时,指出当前存在主体协作不够精细、资源整合深度不足、信息共享即时性差等问题,并提出应深化改革,强化精细协作、深度整合资源、即时共享信息,为社区持续发展及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元主体   社区治理   新兴社区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社区治理理论内涵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基于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的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其治理主体:包括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辖区内企业单位等。它们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二)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依据

1.治理理论:该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认为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政府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区事务复杂多样,如社区环境整治不仅涉及政府的环卫部门职责,也和居民生活习惯、社会组织环保倡导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有关。多元主体合作可以整合资源,通过协商、合作等互动过程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2.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强调公民的自主性和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在社区中,居民和各种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参与社区事务,像社区志愿者组织自发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这体现了公民社会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弥补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不足。

二、葫芦岛市新兴社区治理现状

(一)社区概况

新兴社区成立于2001年1月,现有居民1958户、常住人口3820人。社区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党员286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50平方米。近年来,新兴社区通过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辽宁省省级文明单位。

(二)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换届,选举出过硬的社区党委班子和居委会班子,不仅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同时实现“两委”交叉任职4人,社区“两委”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在推动民主自治过程中,着力发挥网格效能,努力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6个网格按楼栋共聘任楼长44名,吸纳网格志愿服务者115人,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

(三)社会组织参与形式

社区党委创新成立“使命共治”党建联盟,将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信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等“重量级”部门和单位凝聚到一起,进一步构筑社区与辖区联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促进社区、辖区单位党建工作双提升。2023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党员干部达到240余人次,开展义务服务、政策解答等活动惠及群众2730余人次。同时,积极发挥联盟单位信息优势,依托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下岗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被下岗失业人员亲切的称为“好娘家”。

(四)居民参与途径与程度

践行和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社区干部、楼长、老党员和辖区热心群众等力量,建立“红星义警”服务队,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最强民力,反馈社会舆情、化解基层矛盾,开展义务治安巡逻、法制宣传、社会关怀等志愿活动,联合电信公司邀请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到社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专题知识讲座。开展防诈骗讲座4次,受益200余人次,实现了邻里守望、互助互救,形成有序共治、和谐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多元主体参与面临的问题

(一)主体间协同困境

党组织强调政治引领和方向把控,居委会侧重于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服务或活动。它们可能在工作中只关注自身职责范围,忽视了相互沟通的重要性。例如,一些社会组织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项目目标就可以,没有意识到和党组织、居委会沟通协作能够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二)居民参与深度不足

在我国长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居民习惯了政府和居委会主导社区事务,形成了依赖心理。例如,社区环境整治往往是由政府部门或者居委会安排,居民只是按照要求配合,缺少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部分社区治理主体仍然秉持传统管理观念,将居民视为管理对象而非合作伙伴。在组织社区活动或事务处理时,没有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只是简单地分配任务,使得居民处于被动地位。

四、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

(一)成立社区党建联盟 “自觉”服务群众需求

在社会治理推进过程中,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新兴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社区党建联盟,有效统筹辖区内的1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引领共建协议,实现组织共建、问题共商、资源共享。

按照“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形式,社区全年共收集需求清单20个,现已全部落实完成。新兴社区内老年人居多,针对老年人提出的健康需求,共建单位区医院、社区第三医院第一时间“接单”,7月10日组织开展了老年人急救知识讲座,7月24日社区第三医院开展了为老年人免费义诊的活动等。

此外,针对社区居民提出的小区道路坑洼不平问题,共建单位市政工程公司党组织“接单”后,组织人力物力对破损路面填平;针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的需求,9月15日沈阳市152中学心理健康老师为社区内的学生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类似活动已经成为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自觉。

(二)激发居民深度参与热情,共治推进社区协同发展常态化

新兴社区积极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内有一个由14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自发参与疫情防控、社区巡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劝和劝善、文明劝导,清扫垃圾等,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特殊群体一直是社区关注的对象,辖区内的企业经常对空巢老人、贫困户、残障人士进行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为了丰富群众文化业余生活,社区充分挖掘能人巧匠,推出了书画、夕阳红歌舞团、民间剪纸、自制雕塑等参与性强的项目,精准涵盖社区居民多方面服务需求,逐步推进社区协同发展常态化。

展望未来,新兴社区当以持续创新为笔,以深化改革为墨,绘就多元主体紧密协同、资源高效配置、居民深度融入的治理新画卷。这不仅将为葫芦岛市其他社区提供范例,更为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注入蓬勃动力,助力社区迈向和谐、繁荣、共享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喻蕾涵.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效衔接的问题与推进路径.西部学刊[J].2020.(120).

[2]陈咏梅,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之制度安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6):112-118.

[3]杨海燕,林辉煌.城市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困境与出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03):21-28.

[4]张百玲.西安市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D].2021.

[5]马秀华,王春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9(11).

[6]吴佳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方式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13(6):40.

注:2024年度葫芦岛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社区治理研究--以葫芦岛市新兴社区为例 课题编号:HLDSKY20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