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学科融合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顾雨佳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学科相互融合已然是大势所趋。英语作为义务教育必修课,对学生语言感知、表达、思维、交际能力的塑造意义重大。然而,要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着眼学科融合,系统规划英语阅读教学,从多元层面思索实践,推动高品质英语课堂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将聚焦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深入探讨学科融合这一关键理念。开篇明晰学科融合定义,继而剖析其对于英语教学的多元价值,梳理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核心部分详述指向学科融合的系列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跨学科;融创

引言

身处全球化进程加速与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使命发生了深刻转变。它早已逾越单纯讲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范畴,如今承载着培育学生综合素养这一重任。英语阅读作为学生获取语言输入的核心渠道,传统的、单一聚焦语言点的教学模式弊端尽显,难以契合当下教育发展的新需求。而学科融合理念的出现,能够突破了各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促使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融渗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使得知识不再被禁锢,能够自由流通,为课堂带来全新活力。这不仅催生出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案,教学实效性也得以提升,还让学生置身于多元知识的交互环境里,不断丰富、深化自身英语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一、学科融合的定义

学科融合绝非是把不同学科知识随意拼凑、堆砌在一起,实则是一种蕴含深度的教育理念,更是具有实操性的实践方式。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它打破了长久以来各学科之间森严的界限,不再让学科知识各自为政。它以系统、有机的方式,精准提取不同学科的核心概念、特色方法以及独特思维模式,选定一门学科当作主导,有条不紊地把其他学科元素融入进来【1】。就拿“环境保护”主题学习来说,初中英语课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时,并非只聚焦于英语范畴的词汇语法讲解。地理学科中关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运转知识,化学学科针对污染产生原因的深度剖析,还有生物学科所涉及的动植物受污染影响状况,这些知识都被整合进来。各学科知识相互依托,紧密配合,共同编织起一张多维度知识网络,助力学生突破单一视角局限,站在综合、全面的高度理解复杂主题内容。

二、学科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英语知识讲授往往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倦怠情绪。然而,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为英语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与新鲜感。以“太空探索”主题的学习为例,当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引入天文科普视频和物理的引力知识时,这些新奇的元素能够瞬间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课文,因为融入了跨学科的内容,变得富有吸引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也因此被充分激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深化知识理解

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学习,向来是学生的难题,孤立地去记忆,效果不佳,还容易遗忘。跨学科融合为此提供了解决思路,其关键在于让知识情境化。当教师讲述涉及历史事件的英语报道时,不再局限于词句本身,而是将历史背景、相关人物故事融入教学【2】。如此一来,学生接触到的不是碎片化的单词和语法规则,而是完整的知识情境。置身其中,他们能深切领悟词汇精准语义,明晰语法的恰当运用。有了情境助力,记忆变得更扎实,理解愈发深入,所学知识串联成紧密勾连的体系,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三)培养综合能力

学科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促使学生积极调用多元思维展开学习活动。就拿科技类英语阅读项目来说,学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任务。开展逻辑分析是第一步,梳理文本中的因果、并列等逻辑关系,才能精准把握内容;面对文中的图表、配图,要掌握图文解读技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还要汇总各类资料,完成资料整合,让碎片化知识条理清晰【3】。在持续参与这类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断增强,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稳步提升。

三、学科融合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学科融合助力阅读理解

学科融合为英语阅读理解搭建了更为坚实的支撑架构。英语阅读并非孤立存在,它涉及众多知识领域,学科融合恰能填补知识缝隙,深化理解层次。一方面,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拓展了阅读文本的广度与深度。像是科普类英语阅读结合物理、化学知识,让专业词汇不再陌生,复杂概念有了解读线索,学生得以突破字面局限,精准把握文意【4】。另一方面,跨学科思维赋予学生多元解读视角。像是数学的逻辑思维助力梳理文章脉络,把握行文条理;艺术的审美思维使学生敏锐捕捉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挖掘文字背后的美学韵味。综合不同学科思维方式,学生攻克难题、剖析文本的能力水涨船高,阅读理解愈发透彻。

(二)英语阅读为学科融合提供契机

英语阅读是学科融合的优质切入点与天然孵化场。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涉猎广泛,题材从科技到人文无一不有,天然蕴含多学科元素,为融合创造了可能。教师在教学时,围绕英语阅读开展跨学科拓展顺理成章。像是在讲解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英语报道,就可以顺势融入历史学科知识,补充事件背景、发展脉络,丰富学习维度;而在遇到生物科普类阅读时,也可以关联生物学科理论,强化知识关联性。同时,英语阅读课堂还为跨学科互动提供空间,师生交流、生生讨论时,各学科知识在此汇聚碰撞【5】。学生带着阅读疑问,调用不同学科知识求解,不同学科就在英语阅读的纽带下,逐步渗透融合,拓宽知识视野。

四、指向学科融合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整合跨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整合跨学科知识已然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沉闷氛围的关键途径。教师需要时刻以教材单元主题为核心指引,深挖其中隐匿的跨学科关联脉络。就拿“自然灾害”这一常见主题来说,课本中原有的英语课文,大多只是浮于表面,单纯描述灾难发生时的惨烈场景,以及后续展开的救援行动,内容稍显单薄。此时,教师如果巧妙融入跨学科知识,课堂立马就会鲜活起来。像是可以从地理学科切入,详细讲解地壳之下的板块运动,让学生知晓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是引发地震的根源,而海水受热不均、大气环流异常则催生了台风,这些原理性知识为理解灾害成因筑牢根基。然后再添入物理知识,像是解释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不同波的传播速度与破坏力差异,学生便能明白为何有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屹立不倒,有的却轰然坍塌【6】。更进一步,引入真实的历史灾难事件,例如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教师搜集当时的英文报道、文献,呈现关东地区工业瘫痪、经济倒退,民众流离失所的状况。如此一来,阅读素材极大丰富,不再局限于干巴巴的英语词句。学生接触海量多元信息,新词汇不断涌入记忆库,各类背景知识也持续累积。后续面对更复杂、专业的相关英语文本时,就能胸有成竹,阅读理解不再停留在浅层次,而是向纵深不断推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知识基础薄弱、阅读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英语阅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纯的文字讲解,学科之间泾渭分明,难以给学生构建起知识的关联网络,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巧妙融入学科融合理念,创设贴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却能为英语阅读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旅游”主题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搭建虚拟旅游情境,播放巴黎卢浮宫艺术藏品的精美画面,或是悉尼歌剧院别具一格的外观影像,同时配上纯正的英文解说。在此基础上,融入地理学科知识,介绍卢浮宫所处的巴黎城市布局,点明悉尼歌剧院独特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地形的关联,让学生明白选址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呼应【7】。紧接着引入旅游攻略类的阅读文本,此刻,学生不自觉地代入旅行者的角色。为了规划合理的行程,他们需要仔细研读景点介绍,从中获取关键信息,了解景点特色与开放时间,这涉及历史学科知识,知晓景点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领略其魅力。而在面对交通指南,还需要精准解读路线、换乘等要点,这运用到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确保顺利抵达目的地。查看住宿建议时,还得权衡价格、位置、设施等因素,挑选心仪的住处,经济学常识也悄然融入其中。在这样充满代入感的情境中,学生不再视阅读为苦差,而是兴致盎然地探索文本,长此以往,阅读兴趣得以稳固维系,阅读能力也会在悄然间稳步提升。

(三)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是培育学生多元思维的优质土壤。在学科融合趋势愈发凸显的当下,教师需要将学生多元思维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就科普类阅读板块来说,一旦涉及太空探索进展相关的文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便成为重中之重。教师要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深度剖析文章架构。首当其冲的是明确太空探索的宏伟目标,像是人类怀揣多年的登陆火星梦想,或是极具前瞻性的建立月球基地规划,让学生对整体方向有清晰认知【8】。随后,梳理达成这些目标的详细实现步骤必不可少,从前期关键的火箭研发,剖析不同类型火箭的性能、适用场景,到中期太空站建设,了解各个舱段的功能、对接流程,都要逐一厘清。同时,还得聚焦过程中遭遇的棘手难题,像太空辐射防护这一难题,涉及物理、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相关阐述。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笔绘制思维导图,以时间轴、任务分类为脉络,用简洁的线条、箭头精准串联起起因、经过与结果,让原本错综复杂的内容瞬间变得条理分明。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透彻理解文章,更能在这一反复梳理、归纳的过程中,让逻辑思维愈发严密、成熟,为今后应对复杂知识体系筑牢根基。

(四)强化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英语阅读还承担着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这项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涉及西方节日的阅读教学时,若教学仅停滞于单词释义与句式语法的讲解,那必然无法触及知识的深层内涵,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应秉持学科融合理念,巧妙引入文化、历史学科知识,为课堂注入新活力【9】。其中,对比学习法尤为关键,可以把中国春节与西方节日放在一起剖析,让学生迅速洞察文化差异。先看筹备周期,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筹备工作往往早早开启,大扫除、备年货,全家老小齐心协力,持续数周,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相较而言,西方的圣诞节,虽说临近节日时采购装饰也是一番热闹景象,但筹备节奏更为紧凑,重点多放在装饰圣诞树、采购礼物上,与春节大相径庭。家庭团聚形式上,春节的年夜饭承载着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传递亲情与祝福;圣诞节时,家庭成员则围聚在装饰华美的圣诞树旁,一起拆礼物,氛围轻松欢乐。至于习俗意义,春节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饱含对新一年的憧憬;而感恩节,源于西方历史,核心是感恩收获,铭记生活馈赠。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时展示圣诞节前夕欧美街头张灯结彩、商场人头攒动的英文报道,同时搭配春节阖家逛庙会、看舞龙舞狮的民俗资料,图文并茂,文化根源的差异瞬间直观呈现,学生便能在对比中深化跨文化理解,完成知识与意识的双重提升。

(五)采取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是必须直面的状况。就英语基础水平而言,一些学生词汇量少,语法一知半解,碰上篇幅长、难度高些的阅读材料,就读得磕磕绊绊。但也有学生词汇积累充足,阅读一般性文章颇为顺畅。同时,学习风格也差别巨大,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喜好各有侧重,有的痴迷科普知识,像天文、物理相关的英文科普短文,能激起他们强烈探索欲;有的则钟情于文学作品,沉醉于小说、诗歌营造的细腻情感世界。鉴于如此显著的差异,推行差异化教学已然迫在眉睫。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就需要秉持学科融合理念来开展精准分层。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考量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再结合学生对英语阅读本身的兴趣高低,把学生细致划分为不同层次。像是对于基础薄弱、兴趣稍欠的学生,可以融入趣味性强的跨学科小故事,像科学小实验、历史趣闻改编的简易英语短文,着重巩固基础词汇与常用句式。而中等水平的学生,提供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科普文、校园故事,锻炼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对于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则涉猎深度融合文学、社科知识的长篇经典、深度时评,挖掘深层内涵。如此,每个学生都能踏上适配自己的提升之路,实现阅读兴趣与能力的个性化蜕变。

(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跨学科知识水平

在学科融合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跨学科知识储备,起着决定性作用。英语教师若局限于本学科知识,教学很难有新突破,积极拓宽知识范畴、涉足其他学科领域才是正途【10】。为此,可以定期参与跨学科培训,以地理学科的地质演化讲座为例,教师在深入钻研板块构造、化石形成知识后,教授自然灾难主题英语阅读时,就能无缝融入对应知识。像是讲解地震文章时,就可以拓展板块碰撞内容,助学生理解地震成因,让阅读不再单薄。而日常备课组集体研讨更是知识汇聚的好时机。理科教师逻辑严谨,能帮英语教师厘清文科阅读材料复杂的行文脉络,让条理更清晰;文科教师人文底蕴深厚,擅长挖掘科普文蕴含的文化价值,为文本解读增添深度。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投身跨学科课题研究、撰写融合教学案例集。教师借此持续更新知识体系,积累丰富经验,之后在课堂上便能厚积薄发,巧妙融合各科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收获更优学习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解锁全新可能,从知识丰富、兴趣激发,到能力培养、视野拓展,全方位重塑教学格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秉持融合理念,善用系列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习多元知识,磨砺综合素养,真正适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琪.学科融合让初中英语教学更高效[J].中学生英语,2023,(46):53-54.

[2]陈良花.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单元导入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3,(30):164-166.

[3]陈璐.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3,(38):39-40.

[4]谢婷婷,王寅.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09):7-10+15.

[5]刘显芷.学科融合理念引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31):36-38.

[6]陆美华.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语单元导入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09):28-32.

[7]林小玲.初中英语教学里的学科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69.

[8]钱波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J].学苑教育,2020,(12):63.

[9]赖汀华.以它科之“石”,成本科之“玉”——初中英语阅读跨学科教学尝试[J].中学生英语,2019,(44):122.

[10]崔宏伟.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9,(0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