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
吕珊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马鸣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之间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农村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数学;学科融合;创新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发展。美术与数学作为两个看似独立的学科,实则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将美术与数学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1农村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术与数学的融合,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与数学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促进学科知识的迁移:美术与数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农村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策略
2.1挖掘美术与数学的共通点
教师应深入挖掘美术与数学之间的共通点,如形状、颜色、比例、对称等,以构建融合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形状认知与几何学习:通过美术教学中的形状描绘,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让学生在感知和操作中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为数学几何学习打下基础。(2)颜色搭配与比例感知: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搭配,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对称美感与空间概念:通过对称图案的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对称的概念,同时,这种对称性在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数学方程的对称性等。(4)比例尺与测量技能:在美术作品中,比例尺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例的概念,同时,在数学测量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这种比例尺的概念应用于实际测量中,提高测量技能。(5)数字与图案的融合:通过将数字融入图案设计,如将数字以几何图形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中自然地接触到数学元素,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2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教师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黑板教学,而是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数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效。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数学图形、动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等性质。其次,网络资源的丰富为数学与美术的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与数学相关的美术作品,如几何图案、数学建筑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此外,网络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再次,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教学更具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3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师巧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美术与数学的交融中,深刻体验学科的独特魅力。在美术与数学的交融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色彩、形状和线条,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教授“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美术教室,用彩色的纸张拼贴出各种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房屋的面积、公园的草坪面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组织了一系列趣味活动。在“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一场“水果拼盘”比赛,让学生将水果切割成不同的分数,并拼凑成美丽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4合作学习法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分组合作中。他们将美术元素融入数学学习中,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分工,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活动中,有的小组用彩纸制作出精美的几何图形,有的小组则通过绘画展示出数学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适时地给予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竞赛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数学技能,还锻炼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2.5探究式学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寻找数学元素,如几何图形、比例关系等。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美术作品中的数学之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欣赏一幅画作时,学生可以尝试用尺子测量画面中线条的长度,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感受数学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美术问题。例如,在绘画时,学生需要掌握色彩搭配、构图比例等知识,这些知识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美术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活动,如美术与音乐的结合、美术与文学的融合等。在这种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美术知识和数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农村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整合、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可以充分发挥美术与数学学科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农村小学应积极探索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农村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98-99.
[2]刘晓辉.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