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吧,西游》班队活动设计方案
李伟
淮安市淮海小学新民路校区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小队自主调查,了解《西游记》的由来,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进一步深入理解,抓住故事中的细节。
2.在活动中增强小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组织能力、文学鉴赏的能力、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提升。
3.在真实开展活动中,使学生自主感悟西游文化的独特之处,感知西游文化为淮安带来的发展,提高对淮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设计依据
1.活动背景分析:
(1)《西游记》是我国经典文学中的一部巨作,是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更是藏着我们多少代人的童年记忆。提起《西游记》,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淮安作为孕育西游文化的摇篮,《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西游文化资源,通过对《西游记》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宗教文化、人性哲学等方面的内涵,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学生爱家乡、爱国情怀的培养提供了便利。
(2)西游文化对淮安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传承和发展,还在于经济促进、文化自信的树立以及社会影响和公众参与的增强。通过这些方面,淮安正以西游文化为纽带,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旅游城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以此成为激发学生探索淮安文化的基石,增强他们对淮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为淮安的发展出谋划策,感受自己做为淮安一份子的重要力量。
(3)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班级开展了以西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把《西游记》中的故事编排成舞蹈,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进行演出;开展读书会,将《西游记》中的故事,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让一个个多维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
2.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班一共40人,其中女生19人,男生21人。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几场活动的参与,学生之间相处融洽,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生活中,他们也体现出了凝聚力和责任感。
尽管学生一直生活在淮安,但是对于西游文化知之甚少,他们也缺少对西游文化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对淮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了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出圈吧,西游》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淮安的西游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研学、走访、探究,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并从西游文化衍生出对淮安文化认同感。
在一步步的引导中,他们主动选择、策划班级活动的意愿更强烈,对活动的反思也更具有思辨性。并且他们对本土历史、人文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乐于探究问题。此次班队活动的前期由各小队自主策划实施。活动准备中,面对大量的资料,一开始他们无从下手,于是各小队出谋划策,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经过各小队再次协商,将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重组,最终选取了适合自己小队的方式,准备汇报交流。
三、系列设计
“走进西游”之《寻访河下古镇》
“走进西游”之《淮安的历史变迁》
“走进西游”之《出圈吧,西游》(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
学生入场
主持人登场,引出问卷调查,演讲开场白
设计意图1.宣布问卷调查结果2.揭示本次班队会主题
学生:
一、走进吴承恩:
1.情景剧表演;
2.学生化生吴承恩及其身边事物,揭示《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
教师: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西游记》的诞生与淮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设计意图:以穿越时光隧道的方式,以人物对话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了《西游记》中人物的原型,感受孙悟空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
二、探寻西游中的淮安元素
1.学生从美食、方言、风物等方面讲述西游与淮安有着深厚的渊源;
2.以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教师: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在组际讨论中,明白淮安元素的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西游记》中的淮安元素,更好地去传播淮安的传统文化,增加我们作为淮安人的自信,打开淮安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经济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生:
三、西游的今生:
1.观看以西游为主题的马拉松视频
2.播放学生游玩西游乐园视频
3.介绍河下古镇等淮安的旅游景点
教师: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激发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淮安旅游的智慧和热情。
设计意图:在淮安有许多与西游有关联的旅游景点,让学生产生身在淮安的幸福感,感受淮安人民的智慧。
学生:
四、西游出圈:
1.集体探讨我们能为淮安西游之旅做点什么。
2.学生献计献策
教师:教师介入点:表扬学生为宣传家乡淮安付出的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互动,学生为促进淮安旅游业,以西游为主题建设淮安建言献策,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总结:学生通过活动总结收获,教师总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增强学生对淮安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建设淮安,促进淮安未来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