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作者

雷音抒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为例展开深入探究。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其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涵盖学生分组、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详细论述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载体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包括歌曲演唱、音乐创作与表演展示等环节的合作策略,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合作学习模式;太阳出来喜洋洋;

引言

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逐渐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机会。以经典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旋律明快、歌词质朴,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探究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在提升音乐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与创新思维,为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音乐技能与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教学为例,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可以互相倾听、互相纠正。有的学生可能在音准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帮助其他同学找准音调;而有的学生节奏感强,可带领小组成员把握歌曲的节奏韵律。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歌声更加清脆明亮,像山间的清泉流淌。他们还可以一起研究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通过反复练习与交流,每个学生的演唱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如同一个小团队。在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小组内成员需要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准备歌曲表演时,有的学生负责舞蹈编排,有的学生负责乐器伴奏,有的学生负责主唱。他们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与优势合理分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尊重团队成员的想法,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当小组表演成功时,学生们能够体会到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与学习中必备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目标。

(三)增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在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学生们需要与小组伙伴进行频繁的交流。他们要讨论歌曲的理解与诠释,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体会。比如在探讨如何用歌声表达出歌曲中欢快的情绪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有的可能从歌词的意境出发,有的可能从旋律的特点入手。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理解他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合作,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从容与自如。

二、小学音乐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一)合理分组与角色分配

在开展《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每组以4-6人为宜,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例如,将有一定演唱天赋的学生与音乐感知稍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分组完成后,要进行角色分配。对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可以设立主唱、和声、舞蹈设计、乐器伴奏等角色。主唱需要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和演唱表现力;和声学生要能够与主唱配合默契,营造出和谐的音乐氛围;舞蹈设计学生要有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设计出合适的舞蹈动作;乐器伴奏学生则要掌握至少一种乐器,并能熟练演奏与歌曲适配的旋律。通过合理的分组与角色分配,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展《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合作学习教学,教师需要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是音乐资源,收集不同版本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演唱音频与视频,包括专业歌唱家的演唱以及民间艺人的表演,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准备与歌曲相关的乐器资源,如二胡、竹笛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以便学生在乐器伴奏环节进行选择与学习。此外,还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四川地区风土人情、民间文化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使合作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三、《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施

(一)歌曲演唱合作

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教学中,小组合作发挥着关键作用。小组成员首先共同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与情感基调。然后,主唱带领大家逐句练习演唱,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例如,当主唱演唱到“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时,和声成员可以根据主唱的演唱调整自己的和声部分,使和声与主唱的声音相互交融,营造出更加丰富的音乐效果。在演唱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气息控制、发声位置等演唱技巧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他们可以互相模仿、互相学习,通过不断的练习与调整,提高整个小组的演唱水平,让《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更加悦耳动听,充满活力与感染力,充分展现出歌曲的独特魅力。

(二)表演展示合作

在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展示。各小组将演唱、舞蹈、乐器伴奏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在表演准备过程中,舞蹈设计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与情感编排舞蹈动作,其他成员积极参与舞蹈排练,确保动作的整齐与优美。乐器伴奏学生精心准备乐器演奏部分,与主唱和和声的演唱完美配合。在正式表演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富有创意与活力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表演。通过表演展示合作,学生们能够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提高舞台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在音乐表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充分体验到音乐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四、总结

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们合作交流、共同成长的乐园。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发展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音乐基础,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快乐与成长,成为具有较高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丽敏.小学音乐教育中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4,(04):166-168.

[2]赵蕊.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3]佟晓霞.浅谈学前音乐教育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6,(18):29-30.

[4]吴雪梅.音乐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0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