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素养背景下创建小学信息科技高效课堂策略探索

作者

吕彪 康丽香

西吉县新营小学 756299

摘要:所谓创新素养,是指学生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所必需的若干特征和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还应研究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创新素养并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对现代信息科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知识讲解,创造和引入教育场景、教学共同讨论、创造创新环境和明确信息社会义务,组织信息科技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新素养;小学信息科技;高效课堂;策略探索

引言: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教授理论知识。特别是教授了具有许多步骤和复杂过程的操作软件的艺术。教师使用传统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方法来进行这些教学活动。在创新素养的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主动整合创新素养的内容,实现创新素养与信息科技教学相兼容的状态,并为相应的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这样可以提高信息科技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

一、创新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内容与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小学开展以创新素养为背景的信息科技教学,需要深度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思维和发散思维,加强对与信息科技教学内容相关的硬件设备教学的有效理解,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创新素养的背景下,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活动,就是要加强教育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科技实际应用水平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强化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是实施小学信息化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小学信息化课堂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以创新素养为背景设计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认真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加强设计,提出学习动机、信息科技思路。采用监督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信息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科教育的价值,促进小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高效教学策略

(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小学信息科技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兴致勃勃地上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动学习小学信息科技知识点及信息科技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的不足和局限,很多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法遇到,往往难以理解内容。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在创新素养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而生活化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和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学生探索相关信息的能力。如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可以用计算机自己画图,在电脑绘画中,可以从学校或生活中选择对象并在计算机上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有兴趣学习信息科技,而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从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在创新素养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方法的设置应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从熟悉开始,更好地激发兴趣和学习,致力于学习信息科技,引领创新素养要求的全面培育。

(二)学会科学上网,过滤信息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是信息科技的创新技能之一。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也有很多信息是不真实的。查看信息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分类错误信息的能力。在网络信息量大的情况下,作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创新素养的内涵还包括科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科学地理解信息,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包括理性思考、批判性提问和勇于探索的基本点。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些融入教育,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敢于用所学的信息科技去探索、理解和影响世界,形成关于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科学观点。

(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

就学科活动而言,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是现阶段信息化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的课堂相比,主题活动的课堂更有目的性,同时学生在进行主题活动时,学习轻松、愉快、活泼,不会感受到任务驱动的紧张感。信息科技课程结合创新素养要求,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主题可以是爱国主义、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中,信息科技教学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视频、文字和图片,并对爱国主义内容进行评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主题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所学的信息科技查找资料,而且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学科活动的开展,将创新素养与信息技能相结合,积极主动地教育学生,实现有效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部分小学生还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进步很快,对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有很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学会发挥自己的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直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利用学科特点,将积极因素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强调学生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更好的创新素养。

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的优势和技术,在课程设置上创新信息科技教学,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信息科技教学课堂,必须加以改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科技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坤.创新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20(08):238.

[2]江知远.创新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82.

[3]彭少霞.创新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9,35(03):112-113.

[4]蓝浩.创新素养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7,33(12):169-170.

[5]乔玉海.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