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贾秀云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大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邮编131223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效率非常低,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方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渴望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不愿展示自我。“渴望展示”是出于人的本性。“不愿展示”是担心将自己的缺点暴露,被同学排斥。小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把握,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有限,欠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在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答错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我们不要批评他们,而应耐心并宽容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讲授《路程和速度、时间的关系》这一课时,将S=uXt引出,教师提问u=s/t是否成立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将这种公式的转变做出准确的回答。此时,教师应该对问题回答止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问题回答错误或者不会回答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批评。而是应该微笑着对学生说:“没关系,老师再讲一遍,你一定要认真听!”不对学生进行责备与训斥,孩子们的紧张心理自然就能消除了。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零负担的条件下学习,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问题法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说是课堂教学效率,不如说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毕竟学生受到教育的时间有限,而学习的时间无限。只有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问题引导形式恰好符合这一要求。也就是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最终得出最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当中,需要教师能够精准的把握课堂节奏,设置具有引导作用的数学知识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立课堂情景,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避免所学知识过于乏味。
比如:以最为基础的“乘法”教学为例。现代化教育中,考试题往往都非常开放,乘法习题也多数都是变形题。而恰恰是这种变形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某大型企业为了奖励一年表现好的职工,需要购买65台手机,每天手机 999元,但不知道一次带多少钱更合适,在座的同学能帮我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结果吗?”视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如果是采用传统计算方法,最快时间也需要10秒左右,而通过公式变化可以更快得出答案。此时即可采用问题引导。这样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公式转换,很多类似复杂乘法题也会迎刃而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和效率。学生也会更加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所提高。此外,笔者也时常利用自习课开展数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都呈现出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倦息感,在课上与教师的互动也少之又少。纠其原因,是因为多数教师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落后方法,认为单方面的输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赋予课堂生命、活力,让学生重新充满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有关于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动画教学小短片,相对于教师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播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动画短片,可以创设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也能够使得钟表的相关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再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要试着结合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来实现。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为了升学率而机械的进行课堂教学,认为一味地输入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既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又忽视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提升自身的教学修养,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展开组内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有效课堂参与,自身潜能得以展现。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以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师《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统计本班级的同学中,因近视而佩戴眼镜的学生的数量和轻度近视不需要戴眼镜的人数以及不近视学生的数量,将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最后由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个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和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并且彼此交流想法和意见,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导性,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深化对知识理解,探究知识的本质所在,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对所授的新知识,教师一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在归纳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小结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通过归纳、综合和概括来反映与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例如,教学“口算乘法”,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得数(题目如下):
例一:100x5=500 5x100=500100x10=1000 10x100=1000例二:7x200=1400 12x300=3600
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例一、例二的算式,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得出了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 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其能力,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即教学中,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去巩固,把握知识,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做后说,师生共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的精神,实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
六、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实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大面积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适当的学会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效率,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展现数学功能的根本、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坚持并落实全新的理念,把握教育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充分发挥有限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用,积极探索、运用丰富、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革新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