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市政工程测量技术分析

作者

郑应亮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510000摘要: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执行市政工程建设的测量任务,并确保在测量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准确无误,是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施工的整体效果,必须提高市政工程测量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市政项目的建设品质,引进并运用前沿的策略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关键词:市政工程;测量技术

引言:在我国,GPS测量技术和RTK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部分的市政工程测量,并且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效果。但是,施工期间市政工程可能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这可能会导致施工测量数据的偏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将给工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与市政工程有关的专业人士必须精通多种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并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总体品质。

一、市政工程测量的意义

1.1市政工程的设计基础

在着手进行市政工程建设之前,进行工程设计是绝对必要的。不论是在初步设计联合体的方案构思阶段,还是在施工图纸的设计过程中,测量数据都应被视为设计的核心依据。因此,市政工程的测量可以被认为是市政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缺乏必要的测量数据的情况下,市政工程的设计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

1.2关于市政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测量任务包括中心线的恢复、路基边桩和施工控制桩的测量,以及竖曲线的测定等。由于工程实际情况复杂多样,因此,对这些项目所需中线坐标也是不同的。需要确定中心线控制桩的位置,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为其提供参考。对于中心线的测量,可以采用解析方法。基于定线条件,可以计算出各个曲线的折点和主点,并按照施工图的规定,在实际场景中展示里程桩。通常,里程桩之间的距离应在30至100米之间,并且每个中心桩至少应该与一个相邻的中心桩保持视线。由于工程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也不相同。

1.3关于市政工程验收的方法

在工程完工验收的过程中,测量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一般都会将现场的地形地貌等作为基础条件,然后根据相应的技术方法对相关内容加以处理,从而完成整个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测量工作。在当前的测量阶段,可以采用全野外的数据测绘方法来执行,这不仅可以获取高程和坐标信息,还可以避免人工干预,直接生成图形文件,从而实现较高的绘图精度和减少测量工作量。

二、常用的市政工程测量技术简介

2.1关于GIS技术

GIS技术融合了环境科学、遥感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功能体验。GIS不仅能够采集和存储数据,还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在处理科学数据的过程中,GIS技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生成一个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系统,从而加速对有用数据的处理。这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使得工程测量变得更为简便。GIS技术的诞生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推动了工程测量领域的进步。

2.3关于遥感技术的实际运用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不仅具有高效率,还能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从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它充分利用了遥感卫星的功能,并结合多光谱航空摄影仪,使得遥感卫星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准确地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同时也能获取地面上各种地形地物的图像资料。对于需要绘制的地形图,如果其比例属于中到小型,那么可以采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遥感技术在工程场地的图形测绘和当地城市的地籍图测绘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遥感技术的快速成图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加速工程建设的进度,并缩短所需的建设时间。

2.4关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实际运用

摄影测量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摄影手段对目标物进行精确的测量。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这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运用,将以往需要在户外完成的测量任务转移到了室内,不仅提高了数据测量的准确性,还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速度。这种技术可以为城市提供大规模的图像展示,为相关的规划和设计人员提供了便利,从而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4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影的方式来对目标物进行测绘。这一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过去必须在室外进行的测量工作向室内转移,提升数据测量精确度的同时,大大加快了测量速度。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应用更为常见,它能够对城市进行大面积成图,便于相关人员进行规划与设计,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三、工程测量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3.1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

市政道路建设中,中线测量基于定线测量,确保道路中心线准确标记。施工前,核对设计图纸上的路基坐标和轴线尺寸,是项目初期关键任务。定位检查无误后,建立控制网络和保护控制点,同时确定基槽尺寸和位置。测量放线过程中,需精确定位和高层测量。槽体形成后,安装龙门板,绘制轴线和标高,完成测量放线。施工中控制标点,确保钢板正确埋设。高程测量是施工测量的最后步骤,通过相对标高和点位高差核实计算。测定路基顶部高程后,与设计高度比较,用平地机去除多余部分,再碾压。严禁薄层贴补,若高程低于标准,需重新填筑。

3.2地下管线工程测量放线

3.2.1沟槽开挖前期

在进行沟槽挖掘之前,中线定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当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线测量时,中心桩应设置在以下几个控制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起始点、结束点和直线段控制点等。中线桩之间的距离应为10m,并应用中心钉固定在桩的顶部。同时,沟槽的外部应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和放坡方案,进一步进行沟槽上挖槽位置线的放样,并使用白灰来标记位置线。通过上述措施,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对沟槽进行精确贯通,保证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接着,在上口线的外围对称地设置了高程桩,并确保高程桩之间的距离为10m。

3.2.2沟槽开挖中期

在沟槽的挖掘过程中,对于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关键因素,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仔细的重新测量。当沟槽埋深较浅时,可借助探地雷达技术展开探测工作,通过对埋深信息的分析来确定管道轴线走向。在进行沟槽底部检查时,既可以采用极坐标法来布置管线的中心控制桩,也可以选择使用经纬仪的投点方式进行布设。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应当对基坑周边进行地质勘测工作,以获得较为精准的地层信息,以此作为后续作业设计基础。需要确保井室和沟槽的开挖能够同步进行,并根据井室的桩号坐标和控制点坐标来确定结构的中心线放样,而放样的常用方法是极坐标法。

3.2.3妥善开展管线基础量测

根据检底后的管线中桩和设计基础的宽度,进一步对管线基础结构的宽度进行放线处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布置基础高程控制桩,最后进行适当的复核。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回填料,同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后续管道的铺设与后期运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在管道基础建设完成之后,应当恢复中线,并根据管线的具体结构和附加设施,选择适当的安装和放线方法。

结束语:仅当合理地采用各种测量手段时,才能确保市政工程的测量结果既准确又可靠,并持续地推进市政工程检测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完善测量手段,以满足公众对市政工程品质的期待。因此,科技人员需要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市政工程测量方法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哲. 市政工程测量技术的思考[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2):38-41.

[2] 李杰. 测绘新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应用[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2):150.

[3] 李进松. 探讨市政工程测量中如何使用放线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9(28):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