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

作者

范可欣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457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学生特点的深刻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其专业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

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更需适应时代变革,掌握多元化的知识技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1思想引领者:塑造青年学子的价值导向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思想引领者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学生思想上的导师,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首先,辅导员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其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社会实践等,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复杂信息环境,辅导员还需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教会学生辨别真伪,抵制错误思潮,维护网络安全空间。通过这些努力,辅导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心理辅导者:守护心灵绿洲,助力健康成长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挑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心理辅导者的作用不可小觑。一方面,辅导员应当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偏见,营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信号,并给予恰当的干预和支持,比如组织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或者转介至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自身也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和心理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提供有效的援助。通过这些举措,辅导员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抗挫折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3生涯规划指导者:点亮未来方向,赋能职业梦想

大学时期是个体职业探索的关键阶段,而高校辅导员则扮演着生涯规划指导者的重要角色。他们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结合市场动态和个人发展目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这既包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用技能,也涉及举办各类职业讲座、企业参观、校友分享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不同行业的真实面貌,开阔视野,明晰目标。同时,辅导员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如就业服务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辅导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其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职业种子,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之路。

1.4信息沟通桥梁:构建高效互动平台,促进家校共育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承担着传递校方决策、收集学生反馈、协调各方利益的重任。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辅导员应主动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设立班级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通知等线上平台,以及面对面的座谈会、个别谈话等线下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件和规章制度变更,同时也方便他们在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寻求帮助。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充当学生与教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调解人,化解可能存在的误会和冲突,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更重要的是,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辅导员能够加深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轨迹,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策略建议

2.1完善培训体系:锻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也是确保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履行职责的关键所在。岗前培训应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基础、法律法规解读、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使新入职的辅导员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而在职继续教育方面,则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前沿理论的学习,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组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让辅导员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电子教材和视频教程,便于辅导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确保整个培训过程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真正达到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2.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评价激励体系

为了进一步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应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导向明确的评价激励机制。这一体制应兼顾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估,除了常规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业绩统计外,还应重视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程度等因素,确保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同时,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和晋升通道设计同样不可或缺,通过设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让每一位辅导员都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价值体现,进而激发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配套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适时增加绩效奖金、优秀表彰等奖励措施,既能体现对辅导员辛勤付出的认可,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3搭建平台载体:拓展辅导员工作触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新媒体工具,不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即时推送校园资讯、安全提示、心理健康知识等,还能通过互动评论、在线直播等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亲密感和信任度,建立起更为紧密的沟通连接。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文化节、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也是辅导员展现个人魅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团队协作和领导力,还能为辅导员提供展示才华、积累工作经验的舞台,促进其个人品牌的塑造,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性地构建和完善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袁娇.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8)

[2]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管理要.智库时代,2019(02)

[3]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创新. 黎婧.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2)

[4] 探讨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 黄珊.才智,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