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
赵慧芳
证件号:370902199101232422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深入探讨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和数据对比,揭示了当前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水平和优化排放标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处理标准
一、引言
工业废水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等,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并不断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1]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执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一)物理处理技术
借助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不同状态物质。沉淀法利用重力使悬浮颗粒沉于水底,沉淀池能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过滤依靠石英砂、活性炭等介质截留细小颗粒,提升水质清澈度;离心分离靠离心力处理高浓度悬浮物及乳化油废水;气浮法向废水通空气,借气泡浮力分离油脂及轻悬浮物,效果显著。
(二)化学处理技术
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有害物质。中和法用石灰、氢氧化钠等调节酸碱度;氧化还原法以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或还原剂处理有毒有害物质,如芬顿试剂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混凝沉淀加入聚合氯化铝等混凝剂,使胶体颗粒凝聚成絮体沉淀,可去除部分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
(三)生物处理技术
依靠微生物代谢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含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前者曝气使微生物与废水接触形成活性污泥絮体,后者让微生物附着固体填料形成生物膜,均能在有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在无氧或缺氧下,厌氧消化池内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优势,能有效降低有机物含量。
三、排放标准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一)排放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和细化。早期的排放标准主要侧重于对常规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等)的控制,随着对有毒有害物质危害认识的加深,逐渐增加了对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难降解有机物(如多氯联苯、农药等)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制[2]。排放标准的制定不仅考虑了对水环境的直接影响,还兼顾了对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的潜在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并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污染程度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确保排放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为了准确评估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达标率,即实际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比例,反映了整体企业对排放标准的遵守情况;污染物削减量,通过对比实施排放标准前后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计算出污染物的削减程度,直观体现了排放标准对污染物减排的作用;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监测排放口附近水体的水质变化,如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以及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估排放标准对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改善效果;企业成本效益分析,考察企业为满足排放标准所投入的废水处理成本与由此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如减少环境罚款、提高企业形象等)之间的关系,判断排放标准的实施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实际实施效果分析
从整体来看,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地区的工业废水达标率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部分污染严重的水体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在一些重点流域,通过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和推动企业升级废水处理设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显著下降,河流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水生动植物种类有所增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落后等原因,难以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一些企业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如污泥的不合理处置等;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执行情况相对较好,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和技术支持不够,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改进建议与展望
(一)技术创新与推广
加大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针对不同行业废水的特点,开发高效、经济、稳定的废水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例如,研究开发基于生物技术的新型高效降解菌剂和酶制剂,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推广应用智能化的废水处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废水处理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提高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二)加强企业管理与监管力度
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排放标准。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提高监测频率和覆盖面,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企业废水排放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手段,对违法企业形成有力的震慑,确保排放标准的严格执行。
(三)完善排放标准体系
密切关注工业发展动态和环境科学研究进展,及时修订和完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严格。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研究和监测,适时将其纳入排放标准控制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的排放标准,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此外,建立排放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标准内容,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四)促进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废水的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如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实现废水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对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如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重金属、从造纸废水中回收纤维素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3]。
综上所述,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和排放标准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共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排放标准将更加严格和完善,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参考文献 :
[1]许可铭. 高浓度纺织染整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 42 (11): 277-280.
[2]许明珠,胡雨晴,武亚凤,等. 石化行业有毒有害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排放限值对比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4, 46 (11): 1695-1700.
[3]陈鑫文. 电化学氧化工艺处理酚氰废水的研究 [J]. 山西化工, 2024, 44 (10): 267-26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