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识别与防控策略

作者

王雯珺

370306199805053521

摘要:本研究紧密围绕建筑施工安全关键议题,着力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安全管控体系。首建综合识别体系,深度洞察施工环境复杂性、精准甄别人员作业风险、严密排查设备设施故障、细致挖掘施工工艺缺陷,全方位锁定安全隐患。继而剖析成因,直击制度执行不力、投入短缺、人员素养欠佳及行业逐利乱象。针对性提出防控策略,涵盖预控、排查、应急与文化营造多层面举措,旨在全方位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施工安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成因;防控策略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蓬勃发展进程中却饱受安全事故频发困扰。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各类事故隐患隐匿其中,时刻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亦给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坍塌事故瞬间摧毁作业现场,火灾无情吞噬建设成果,高空坠落事故屡屡酿成悲剧,桩桩件件警示着安全管理漏洞亟待填补。

一、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综合识别体系

1.1 施工环境隐患洞察

建筑施工所处环境复杂多变,潜藏诸多安全隐患。自然环境方面,暴雨洪涝常对基坑作业构成严重威胁,大量积水瞬间涌入,可能致使基坑边坡失稳坍塌,危及周边人员与在建结构安全。强风天气下,高耸的脚手架、塔吊若稳固性不足,极易被掀翻,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物体打击等次生灾害。

1.2 人员作业风险甄别

人员是施工核心要素,其行为不当催生大量风险。违规操作屡见不鲜,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贸然操作塔吊、升降机等高危设备,因技能欠缺无法应对突发状况。高处作业人员心存侥幸不系安全带,稍有不慎便会失足坠落,酿成惨剧。安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许多工人未接受正规安全培训,对潜在危险认知不足,施工现场随意吸烟、违规动火,极易点燃易燃物引发火灾。施工管理人员若责任心缺失,擅离职守,致使现场监管真空,施工方案随意变更无人审核把关,工序衔接混乱,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1.3 设备设施故障排查

施工设备设施常因老化磨损、维护缺失陷入故障危机。长期高强度运转的升降机钢索,若未按时检查更换,表面磨损、断丝增多,承重能力骤降,随时有断裂可能,致使轿厢坠落。塔吊关键零部件松动、变形未被及时察觉修复,吊运重物时极易失衡倾翻,物料倾洒砸伤地面人员。

1.4 施工工艺缺陷挖掘

传统施工工艺存在固有短板,混凝土浇筑振捣若工艺粗糙,振捣不密实,气泡、空洞残留,致使结构强度大打折扣,后期出现裂缝、渗漏。

二、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成因分析

2.1 安全制度执行折扣现象

安全制度在建筑施工领域未能充分落地,根源在于多重执行阻碍。法规政策从国家到地方传导时,常出现更新滞后与解读分歧问题。新施工工艺、材料涌现,对应安全细则却难以及时出台,致使一线监管无法可依。地方标准对国标细化不足,不同区域解读差异大,令企业在执行时无所适从,尺度不一滋生侥幸心理。

企业内部管控更是重灾区,安全制度多沦为一纸空文。自检环节形式主义泛滥,施工班组自查走过场,隐患记录不实。专检人员受利益掣肘或专业局限,对关键隐患视而不见,隐蔽工程验收如同虚设,钢筋绑扎间距违规、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足等问题隐匿不报,层层敷衍下,安全制度防火墙形同虚设,小患累积成大灾。

2.2 安全投入不足困境

经济利益权衡是安全投入短缺主因。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夺标压低成本,首当其冲削减安全经费。防护用具购置敷衍,安全帽质量不达标、安全带老化失修,难以抵御突发冲击。安全设备更新停滞,老旧塔吊、升降机超期服役,故障频发却因资金缺位难换新机,监测预警装置配备稀缺,无法实时捕捉结构变形、设备异常,难防患未然。

2.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短板

施工队伍人员素养失衡,拉低安全底线。管理层安全知识陈旧,对新国标、新工艺安全要点懵懂不知,现场管理凭经验行事,难驾驭复杂施工流程。施工人员技能欠账严重,大量未经专业培训农民工涌入,安全操作规范一问三不知,违规用电、动火无知无畏,面对突发危险手足无措,加剧事故风险。培训机制失效难辞其咎,企业岗前培训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实操演练,行业继续教育零散无章,新技术、新法规普及断层,人员知识技能难与时俱进,成为施工安全短板,短板效应凸显则事故易生。

2.4 行业逐利乱象裹挟

建筑市场逐利歪风侵蚀安全根基。低价中标成行业潜规则,施工方中标后为保利润,不择手段压缩成本。劣质材料充斥工地,钢筋强度不达标、水泥安定性差,偷工减料之风蔓延,主体结构安全堪忧。工序肆意简化,混凝土养护期未到强行拆模、防水涂层遍数不足,以次充好、缺斤少两。

三、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防控策略

3.1 预防预控机制夯实

预防预控是安全防线前置关键举措。借助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为施工现场织密安全网。在塔吊、升降机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一旦振动异常、荷载超限,立即远程预警,故障隐患无所遁形。人员安全帽嵌入定位芯片,精准追踪轨迹,闯入危险区自动警报,实现智能化管控。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依隐患危害程度、发生概率精准评估,红橙黄蓝四色分级醒目警示。

3.2 隐患排查治理强化

构建动态、立体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施工全程依工序节点设排查关卡,开工前全面勘察场地,揪出环境隐患,施工中定时巡检,无人机高空巡查建筑轮廓、机械布局,机器人钻入狭小空间探测隐蔽故障。竣工前精细复查,杜绝遗留隐患。

建立隐患数据库,为每个隐患建档立卡,录入位置、类型、发现时间、整改责任人等信息,全程追踪整改轨迹,逾期未消自动推送预警,升级督办层级,确保隐患逐一销号,形成排查、反馈、治理闭环,让隐患无处遁形。

3.3 应急管理体系升级

打造敏捷高效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扁平化指挥架构,摒弃繁琐层级,现场负责人一键直连应急救援各方力量,信息零时差传递,决策瞬时下达。依托5G网络赋能,事故现场高清图像、实时数据秒传指挥中心,辅助精准决策。预编个性化应急脚本,针对火灾、坍塌、触电等事故量身定制应对流程,明确资源调配路径,从人员疏散、抢险救援到医疗救护有序部署,实现应急响应快、准、稳,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3.4 安全文化氛围营造

厚植安全文化土壤,凝聚全员安全共识。行业协会、媒体携手,曝光劣质施工黑名单,弘扬安全典范,树立正反标杆。企业内部举办安全月活动,设置安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擂台,激发员工参与热情。设立安全奖励基金,重奖隐患举报者、安全创新团队,让安全行为受尊崇,在工地张贴安全标语、设置文化长廊,潜移默化浸润心灵,将安全理念从要我遵守扭转为我要践行,为安全施工注入持久动力。

结语

本研究对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抽丝剥茧,从精准识别隐患类型,洞悉环境、人员、设备及工艺潜藏风险,到深挖成因,剖析制度、投入、人员素养与行业乱象症结,再至全方位构建防控策略。望为建筑行业呈上实用蓝本,促各方重视并践行安全管理革新,化解隐患难题,减少事故悲剧,助力施工安全水平跃升,护航行业稳健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殷伟.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识别与防控策略[J].中华建设,2024,(12):25-27.

[2]陈璐.住宅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与安全隐患分析[J].居舍,2024,(30):64-67.

[3]张勋程,李成金,关振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