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研究

作者

刘秀秀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广州 510900

摘 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面临着新形势与新要求,这也成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析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党日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机制,解决党日活动形式单一、主题特色不鲜明、与新媒体融合不够和开展对象固化等问题,从而强化党员政治觉悟,充分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教师

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重要基层党组织,不仅是高校党员核心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堡垒。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与新媒体融合的模式,增强党员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一、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形式较为单一

从实际工作开展看,目前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主要体现为:一是以理论学习模式居多,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吸引力不足,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较多以会议传达上级党组织的通知和文件要求为主,仅满足于有会议纪要和拍照留痕等资料,流于形式;三是以观看传统教育片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二)主题特色不鲜明

较多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缺乏特色且趋同化现象较为明显,未形成各学院品牌化、标杆式、样板式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学校下设11个学院,每个学院皆具特色,但在实际开展党日活动时各学院党支部没有展现各自特色,联系专业和科研内容的则更少,主题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实践性不足。

(三)与新媒体技术和平台融合不够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已逐渐尝试使用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但尚存在局限性,一是平台利用不充分,表现为内容更新不及时、形式单一、宣传范围窄,没有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功能;二是技术融合浅层次,如偶尔使用在线视频会议,未能将多种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到活动设计中。

二、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相对灵活,但在党建活动策划、执行、监督和评估机制等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党日活动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容易出现活动组织混乱、形式单一、党日活动的主题选择及流程设计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的出现。二是党员在新媒体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保证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根据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资源投入不足与队伍能力素质不一

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其以盈利和教育教学为主要发展导向,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党建工作在资源分配、人员安排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同时教工党员结构复杂、来源广泛、思想观念等差异较大,党日活动主题和内容就难以满足所有党员需求,大家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教师本身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工作时间不尽相同,组织所有人集中且多频次开展活动较为困难,导致部分党日活动流于形式。

(三)高校各党支部存在院系和专业壁垒

教工各党支部基本是根据学院或教研室划分组建而成,开展活动时未能打破院系壁垒,导致一是活动开展对象固化,只是同专业或同教研室的教师;二是各级党组织主题分散、院系及专业特色不突出,亮点不足;三是主题党日活动在理论、专业、实践中的联系不紧密,党日活动内容不丰富,也未能推动专业创新发展,所以党员对活动没有参与感。

(四)新媒体在党日活动中的应用不足

党日活动对新媒体有多元化的需求,但部分教师无法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年轻党员和年长党员对学习交流的内容方式喜好也有所不同。其次,在意识观念方面一些人将新媒体与娱乐化划等号,担心将新媒体引入党日活动会破坏党日活动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此外,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上的资金分配可能不足以支持新媒体技术在党日活动中的充分应用,还可能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来保障新媒体党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管理制度,确保活动效果

要确保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取得实效,还需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不同活跃度参与活动的党员同志寄予奖罚教育;二是加强对主题党日活动的监督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三是与时俱进的完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不断提升活动效果。

(二)创新党日活动形式,融入新媒体元素

运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开展线上党日活动,可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创新活动形式。线上如微党课、VR仿真体验技术等形式,开展在线学习、讨论、知识竞赛等,同步结合线下活动,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让党员加强体验感和获得感。也可运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党建主题的新媒体艺术创作比赛,如微视频、动画等,并加以宣传,积极推进和打造“互联网+”高校教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发展新模式。

(三)创新党日活动内容,推动资源整合

开展党日活动,内容为王。在主题选择时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如系列读党史、新中国史等,也可重点挖掘地方及学校党史资源,或者聚焦时政热点与深度解读,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形成专题党日活动内容。同时,内容选择上要能理论联系实践,防止假、大、空问题。也可依据不同主题内容,采用师生、院校、校企、校地等多个党组织联合互动模式,共建共享,使主题党日活动更深入、广泛的开展。

(四)开创“引进来,走出去”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主题党日活动

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实现活动品牌化,彰显自身特色,增强党建工作显示度和影响力。按照“结合专业学习、融入思想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的总体思路,打造能体现学校专业特色专、精、尖的特色主题品牌党日活动,并运用新媒体多平台整合宣传。同时,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优秀案例,开展实践,通过案例分享,引导教工党员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党日活动的实践指导意义。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管理制度、活动形式、内容,开创“引进来,走出去”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主题党日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党员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2]陈远临,钟起万 .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系统化设计与制度创新 [ 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2):117-120.

[3]黄晓红,王锋. 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J].北京教育,2020(12).

刘秀秀(1990.10—),女,汉族,籍贯:陕西延安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专业:中国哲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