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脸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曾希斌
莆田第一中学 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越来越丰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要广泛汲取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积极把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形式引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特色的地域美术形式,传承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优秀地域文化内涵。地方戏曲美术脸谱承载着地方人民朴素的审美需求和对人格的直观的好恶,也是了解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美术课教学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美术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拓展我们的教学广度。
关键词:地方戏曲脸谱;高中阶段;传统文化;美术教学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由于地方戏曲种类的不同,地方戏曲脸谱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但不外乎都是以线条和色彩组织图案来塑造戏曲角色,而这些美术语言刚好可以融入美术课堂,现就以莆仙戏脸谱为例来探析地方戏曲脸谱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莆仙戏曲脸谱解读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发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形成时间要比京剧早近1000年,成熟于明代中叶,现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作为莆仙戏重要的舞美组成元素之一的莆仙戏脸谱,其脱胎于唐代歌舞戏中的大面或代面,以原始粗犷为主要特征。莆仙戏传统面部化妆,生、旦角色涂脂抹粉,其他角色(包括老旦)只涂胭脂。为区别行当角色的形象,主要特征在眉毛画法上,正生、正旦的眉梢稍为向上;武生、武旦眉形较长而上扬;苦生、苦但眉头蹙,唇黑不涂胭脂。生眉均比旦眉粗,老旦眉近似正生,泼旦眉瘦而弯。反派角色眉梢下垂,扮奸诈之辈眉形粗如扫帚。莆仙戏早期的脸谱用色只有红、白、黑三色,线条粗犷配合特定图案和眉毛样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其大致形象类型有三种:一是红脸象征正直;二是白色仅涂于鼻梁之上,主要用于反派或小丑;三是黑脸象征忠耿。民国初期,受到外来剧中影响,莆仙戏脸谱用色逐渐丰富,在原有基础上加上了绿、蓝、金、银诸色。图案形式也吸收京剧脸谱纹样,逐渐精细化,用来象征或暗示人物的身份或命运的,如帝王脸上画龙的图案,魔王额上画火焰等。有些纹样是表现人物所为之事,如时迁脸上之公鸡、汉钟离脸上之寿桃等。也有些脸谱是根据传统人物特征加以装饰的,如尉迟恭的圆睛环眼。
2.莆仙戏曲脸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构图、造型、色彩等美术语言的灵活运用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了作品整体的表现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地域优秀美术形式——莆仙戏曲脸谱,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语言与情感表达表现方式。莆仙戏曲脸谱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具体来说,莆仙戏曲脸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引导学生鉴赏,提高图像识读能力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脸谱与角色相对应的表面鉴赏。由于传统戏曲的式微和学生阅历的局限,学生们对于莆仙戏脸谱中的角色定位了解甚少,对脸谱和角色形象之间的关系思考深度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就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对脸谱进行图像识读,这种识读要建立在对戏曲角色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莆仙戏曲角色众多,而高中学生们学习美术的时间是十分有限,仅仅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无法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但是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打印出相关的脸谱图片和角色资料供学生参考,或者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或者利用社团活动以点带面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体验,也可以组织脸谱展览,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资料等,然后从脸谱的构成元素方面,比如脸上的图案,色彩的运用以及眉毛的形状,眼睛的形状等等,从这些方面进行鉴赏,分析线条、图案和色彩是如何运用在角色上的,并写出随笔感想。之后教师就可以统一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对自己鉴赏的心得进行集中的展示,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真正的从脸谱的细节表达去理解戏曲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同时,结合脸谱特有的表达方式,感受内在的情感内容,体会不同的色彩形状和图案所代表的不同的情感特征,从而使得学生在图像识别的基础上达到文化理解的层次,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们进行绘画表现
学生们经过图像识读的阶段,已经对于脸谱内容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图案的表现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脸谱创作。脸谱创作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临摹仿画,鼓励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找出相关的样画然后进行仿画,学生们经过一系列的模仿,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技法素养。当然,仿画也是有方法和步骤的,由于条件限制,平时教学中一般选择用纯白立体面具或者在纸面进行脸谱仿画。在进行立体面具仿画的过程中有一个难题是比较突出的:教师给学生的原稿是二维平面的,学生应如何将二维平面的图案描绘到三维立体的面具中?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空间的转换能力,也即是所谓的空间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2.3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当学生们对脸谱的美术语言的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例如某位同学的性格特征是活泼开朗的,那么学生们就可以从他的这一性格特征入手,结合对脸谱的线条、色彩、图案的象征意义,发挥想象力进行脸谱的创作,力求通过脸谱形象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脸谱创作的学习中去,同时,经过学生们大胆的创新应用,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熟练的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4鼓励学生们进行情景剧的创作
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实践,当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自己创作脸谱的能力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剧的制作,学生们可以结合组内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出相应的脸谱和音乐进行跨学科融合,结合戏剧唱腔和时代生活特征,根据特定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景剧的创作与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地域文化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文化传承交流交往交融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地方戏曲脸谱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造型的既有地域性特征,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特点。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善于利用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亲身体验本地域的文化魅力,不但能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也能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孙雪梅;张亚丹.莆仙戏服饰的守正创新.艺术与设计(理论)[J].2021-10-15
注:本研究成果系莆田市第四批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暨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