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政工纪检廉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李芮瑶
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一、引言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政工纪检廉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和道德规范,为廉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政工纪检廉政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能从文化根源上培育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然而,当前在传统文化与廉政教育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深入探究其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融入政工纪检廉政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丰富廉政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关于廉洁、自律方面的经典论述和故事。如儒家倡导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为政的基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的义利观,教导人们正确对待利益。道家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体现了对质朴、淡泊生活的追求,反对过度贪欲。这些思想和故事为廉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使廉政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理论和规章制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且富有文化内涵。
(二)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力。多种艺术形式中,都有许多弘扬廉洁精神、批判腐败行为的作品。例如,包拯铁面无私、海瑞刚正不阿等历史人物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增强廉洁从政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提升廉政教育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和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廉政教育,能够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廉政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廉政教育不再是外在的强制要求,而是成为党员干部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和价值的自觉追求,从而提高廉政教育的效果和持久性。
(四)提供廉政建设的历史借鉴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廉政建设经验。例如,古代的监察制度、官员选拔考核中的道德标准等,都蕴含着对权力制约和廉洁从政的思考。通过研究和借鉴这些历史经验,能够为当前政工纪检廉政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解决现实中的廉政问题,推动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当前政工纪检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缺乏文化深度
当前部分政工纪检廉政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讲解,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展现廉政教育的文化底蕴,导致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引起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二)教育方式创新不足
在教育方式上,传统的课堂讲授、会议传达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廉政教育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廉政教育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象针对性不强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面临的廉政风险和教育需求存在差异,但当前廉政教育往往采用 “一刀切” 的方式,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细分和针对性设计。没有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将传统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导致廉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满足党员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教育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政工纪检廉政教育效果的评估缺乏科学、系统的标准和方法。多以参加学习的人数、撰写心得体会的数量等表面指标来衡量教育效果,难以准确评估党员干部对廉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转化情况。这种不完善的评估机制,不利于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影响了廉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传统文化融入政工纪检廉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资源
1. 梳理经典文献中的廉政思想
通过对经典著作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其中关于廉洁、修身、治国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例如,对《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提炼出与廉政教育相关的核心思想,形成廉政教育的理论素材库。
2. 整理历史廉政人物和故事
收集历史上的廉政人物事迹,以及民间廉洁故事和传说。通过文字记录、影像制作等方式,将这些生动的案例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更适合在廉政教育中使用。同时,可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廉政人物和故事,增强教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
3. 研究传统廉政制度和文化习俗
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官员考核制度等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蕴含的廉政理念和管理智慧。此外,关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中体现的廉洁文化元素,如春节期间倡导节俭、清明祭祖强调家风传承等,将这些文化习俗与廉政教育相
结合,丰富教育内容。
(二)创新传统文化与廉政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
1. 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
利用新媒体制作和传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内容,生动演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故事;开发廉政教育小程序、知识问答等环节,让党员干部在参与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和廉政知识。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廉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打造沉浸式体验教育
建设廉政教育基地,运用 VR 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氛围。让党员干部体验公正廉洁的为官之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刺激,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3. 开展主题文化活动
举办传统文化与廉政教育相关的主题讲座、研讨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廉政精神内涵,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根据不同群体设计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结合其工作特点和廉政风险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和教育方式。同时,根据党员干部的年龄、文化层次等差异,调整教育内容的难度和表现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2. 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教育
将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与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他们运用传统文化智慧解决工作中的廉政问题。例如,在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关键工作环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故事和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
3. 注重教育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建立完善的廉政教育效果评估机制,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廉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
传统文化融入政工纪检廉政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有效提升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育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道德品质。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与廉政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障。
作者简介:李芮瑶,女,现工作于,纪检专员。研究方向:纪检监察、行政管理、审计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