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玉娜
152104198610304127
摘要: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及我国“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该领域,深入剖析现存问题: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目标设定脱离实际、专业协同不足;施工阶段面临工艺落后、资源管理粗放、人员素质欠佳难题;运维阶段凸显设备运维不力、能耗管控缺失状况。进而探究其成因,涉及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应用受阻、人才培养滞后、成本效益失衡等关键因素。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对策
引言:
当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向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绿色建筑凭借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保优势,成为建筑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在绿色建筑工程从蓝图规划到落地运维的全流程管理中,诸多棘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制约着绿色建筑效能的充分发挥与广泛推广。
一、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1 规划设计阶段问题
此阶段作为绿色建筑的“开篇布局”,问题突出。一方面,目标设定脱离实际。部分项目团队未充分考量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及建筑使用人群需求,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绿色指标,致使节能、环保目标过高或过低,无法落地实施;有些项目过度聚焦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生态效益,削弱了绿色建筑本应具备的环境友好特质。另一方面,设计协同性欠佳。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多专业各自为战,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常出现建筑外观追求新颖却不利于采光节能,结构设计未预留设备安装空间影响绿色技术集成等乱象。
1.2 施工阶段问题
施工环节堪称绿色建筑从蓝图迈向实体的关键一步,却困难重重。施工工艺与技术滞后是首当其冲的难题,传统粗放式施工模式依旧大行其道,装配式、模块化等新型绿色施工技术因初期投资高、工人熟练度低,难以广泛铺开;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建筑垃圾污染严重,精细化管控缺失。资源管理粗放现象普遍,材料采购未精准计算用量,大量剩余材料被浪费;施工现场用水无节制,循环用水设施沦为摆设,水资源浪费惊人;施工机械设备空转、不合理用电频繁,能源消耗远超预期。
1.3 运维阶段问题
运维阶段关乎绿色建筑长期效益。设备设施运维不力是常见“病灶”,暖通空调、电梯、照明等关键设备缺乏定期巡检、保养计划,磨损老化加剧,故障频发;智能化监控系统维护不到位,数据采集不准确、传输中断,难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预警。能耗监测与管理缺失同样棘手,多数建筑未建立完善能耗数据采集体系,无法精准分析各区域、各设备能耗情况。
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成因探究
2.1 政策法规不完善
政策法规在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应起到关键引导与规范作用,然而当前状况却不尽人意。国家层面虽已出台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政策,但部分条款过于笼统,缺乏细致实操指南,致使地方在落地执行时无所适从,细则制定滞后。例如绿色建筑评级标准,细节模糊,不同地区解读各异,难以精准衡量项目绿色程度。奖惩机制亦不健全,违规建设、未达绿色标准的项目惩处力度微弱,企业违法成本近乎于零。反观达标项目,奖补资金有限、申请流程繁琐,难以激发企业全力投入绿色建筑实践的热情,造成政策驱动力不足,无法有效约束与激励建筑市场主体。
2.2 技术研发与应用瓶颈
技术层面瓶颈凸显,严重阻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升级。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研发起步晚,诸多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协同脱节是一大症结,高校、科研机构成果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建筑企业实际项目需求严重脱轨,成果转化渠道堵塞,难以落地生根。新技术推广面临资金匮乏、示范项目稀缺难题,初期投入高昂,企业望而却步。
2.3 人才培养体系滞后
人才匮乏成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短板,根源在于培养体系滞后。高校课程体系陈旧,绿色建筑专业课程占比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毕业后实操能力欠佳,难以迅速融入复杂工程现场;职业培训零散无序,缺乏进阶式、系统性培训方案,无法满足从业者不同职业阶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
2.4 成本效益考量失衡
成本效益失衡是企业投身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时的心头顾虑。相较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前期需购置节能设备、绿色建材,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资金回收周期漫长;部分节能产品性价比偏低,短期经济效益欠佳,企业财务压力陡增。
三、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优化对策提出
3.1 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政府应勇挑大梁,加速完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框架。国家需细化现有法规,将绿色建筑各环节要求拆解为清晰、可落地的细则,涵盖从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运维监管全流程;制定统一且精准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综合考量节能、环保、舒适度等多元因素,让项目评级有章可循。地方政府要紧随其后,结合区域生态特点、资源禀赋,出台适配本地的实施细则与监管办法,构建上下联动、协同一致的政策网络。奖惩机制要双管齐下,加大奖补力度,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对达标的优质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税收减免,激发企业积极性;对违规企业,则施以高额罚款、限制招投标等严惩,提升违法成本。同步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公示平台,实时公布项目评级、能耗数据,引入公众监督,倒逼企业严守绿色准则。
3.2 攻克技术研发与应用难题
产学研需深度融合,攻克技术瓶颈。政府应持续增加科研投入,划拨专项研发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绿色建筑前沿技术攻关,如高效保温隔热材料研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等;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定期举办技术成果转化洽谈会,疏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渠道,让新技术迅速在建筑项目中试点应用。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给予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打造成新技术展示窗口;组织施工企业实地观摩学习,加速新技术推广普及。
3.3 革新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要革新课程体系,大幅增加绿色建筑相关实践课程,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程场景,让学生积累实操经验;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融合建筑、环境、能源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联合建筑企业定制“订单式” 人才培养计划,依据企业岗位需求精准施教。行业协会应肩负起职业培训重任,组织定期培训、技能竞赛,涵盖绿色施工工艺、设备运维、能耗管理等内容,为从业者提供持续学习机会。
3.4 平衡成本效益关系
企业要树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观,引入专业成本核算软件,精准测算项目各阶段成本与效益,挖掘长期节能收益;探索绿色建筑增值服务,如打造绿色办公空间提升租金附加值。政府可提供绿色贷款,给予低息、贴息优惠,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信贷专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跨越成本难关,放心投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革新。
结语
回顾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之旅,我们厘清诸多关键脉络。现存问题从规划设计的先天不足,到施工环节的粗放乱象,再到运维阶段的低效脱节,环环制约绿色建筑潜力释放。所幸优化路径也已明朗。完善法规标准是基石,技术攻坚为驱动,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补短板,平衡成本效益添动力。
参考文献
[1]焦阳,赵高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招标,2024,(07):135-138.
[2]伍超.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5):135-137.
[3]夏贵洲.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2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