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作者

张树玉

山东锦秋安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生活和生产性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如何对其进行高效处置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综合回收再利用、填埋、焚烧等。本文对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研究对策和建议,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固体废物;土壤环境;污染分析;无害化处理

引言

固废管理是全球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固体废物产生持续增加,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将固体废物转变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资源开采过程的碳排放,还有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支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减污、降碳、提质、增效多重效应。因此,要加大对固体废物的治理研究,大力推进固废源头的减量,并加强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力求能够建立健全覆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机制,有效推进固废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1、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

在固体废物中,一些工业废物,如高炉炉渣和废矿物,几乎不溶于水,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因此没有毒性。此类废弃物一般采用自然堆置方式进行处理,可大幅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财务效益。但是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目前尚无法准确评估其危害程度。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生活垃圾的处置规定了禁令。另外一些城市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好,不能很好地培养居民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循环再使用的观念,致使城市固体废弃物很难进行高效的集中处理。部分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没有危害,对土地没有污染,可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这一方法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施工速度快,而且可以大量的处理垃圾,所以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填埋方法的推广,占用的耕地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以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不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压缩,而且还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在自然降解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生物气体,从而具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土壤环境监管问题

部分土壤污染积累,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现有数据难以支撑污染源溯源和精准控制;典型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及周边土壤的影响尚不清楚,支撑开展针对性的污染防控和风险管控难度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履行法定义务还需持续推进。土壤风险管控与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现有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目前主要采取替代种植、改变用途、休耕等措施,农户传统的耕作习惯难以改变,积极性不高。已有安全利用措施有待优化和推广,实施效果需进一步评估。污染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尚未形成,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周边存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居民区等敏感受体,暂不开发地块环境监管还较为薄弱,土壤环境监管与土地开发利用矛盾依然艰巨。规范及标准等还需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有待优化,环境执法和应急体系还需强化,创新科技监管手段应用仍存在不足[1]。

3、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3.1开展源头减量化

在我国快速发展进入加速阶段的同时,城市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不断增加,有必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力争在初始阶段对其进行控制。要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但需要有关各方对其所排固体废弃物的数量进行定量管理,而且要大幅减少总固体废弃物的总量,应采用清洁生产和材料再生等措施,对固体废弃物中的可循环组分进行高效回收,并将上述各种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固体废弃物的总产出减少。在日常工作中,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节约能源和环保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以此来培养公众的节约意识,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从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应坚持“无害化”的原则。只有按照这一原理来对待,才能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不能再循环使用的固体废弃物,也要按类别进行分类,采取适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以降低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

3.2无害化治理

该模式主要是对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在固体废物产生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工艺处理,使输出的固体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达到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目的,此举能够让固体废物在后续的处置和填埋中,免除对清理人员及所处环境的伤害和污染。现阶段工业上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手段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垃圾焚烧、垃圾卫生填埋、有机物热解气化、有害废物热处理、解毒处理等,其中垃圾卫生填埋主要是隔绝人类和环境与固废垃圾的联系,将其放置或贮存在特殊的环境中,使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的降解氧化。焚烧处理法则主要是通过高温焚烧氧化的方式,永久性的损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此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固废的体积和数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焚烧处理过程中会相应的产生一系列的有害物质,需要对焚烧废气进行二次处理和监测,避免直排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而热解法则主要是运用热能对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分裂,要保证整个过程与氧气的隔绝,使固废物质最终转化成为方便处理的小分子有机物[3]。

3.3智能化技术应用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这不仅能够提高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准确性,还能实现动态管理和快速响应。例如,物联网传感器被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和回收中心,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大数据分析平台则能够从历史数据中识别风险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未来,应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固废资源化风险评估方法的智能化转型,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更可持续的固废处理[4]。

3.4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把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强化资金投入,拓展资金渠道。通过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强化信息公开,推进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图文、影音等形式,通过主流媒体、公众传媒、自媒体等宣传、科普土壤污染防治知识,并做好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环境宣传和培训工作。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用,加强舆论监督,鼓励社会监督,加强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曝光[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与城市发展中,固体废弃物不但占用了巨大的存储空间,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对固体废弃物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规范性,建立不同城市相关案例库并积累相关成功经验,有利于推进城市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宁,张岩坤,丁贞玉,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第一阶段调查方法辨析[J].环境保护科学,2020,46(06):149-154.

[2]吕晋晓.某煤矿配采设计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节能与环保,2020,(12):28-29.

[3]杨建.石化行业土壤自行监测与评价方案优化[J].石化技术,2020,27(06):193-194+196.

[4]王小彬,闫湘,李秀英.工业固体废物电石渣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04):1-8+95.

[5]王小彬,闫湘,李秀英,等.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02):2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