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作者

林两进

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362500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古诗词鉴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其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充分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悠扬的音乐或生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获得一种美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诗词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秋日黄昏的视频,展示萧瑟的秋风、飘落的黄叶和远山的轮廓,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感受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在学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它们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意象,还能在表演中体会到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感悟。比赛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调、停顿和情感的投入来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朗诵技巧,还能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古诗词以其语言的精炼和含蓄著称,学生们在鉴赏这些经典作品时,常常会感到难以把握其深层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富有成效的讨论,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其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诗词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全面、立体地理解诗词内容,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其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北魏时期,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通过讲述木兰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木兰的孝心和勇敢精神。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木兰诗》中的语言艺术,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描绘了木兰勤劳的形象,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则表现了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木兰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木兰的内心世界,理解她所面临的抉择与牺牲。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木兰诗》与其他描写战争的诗词,如杜甫的《春望》,让学生思考不同作者在表现战争主题时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情感表达。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木兰诗》中的情感和思想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讨论木兰精神在当代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文化修养,还影响着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欣赏和评价诗词中的艺术美。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人、不同流派的诗词,让学生感受和领略到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这样的比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仿写、改写古诗词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爱莲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原文,感受周敦颐笔下莲花的高洁与清雅。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不同诗人对莲花的描写,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让学生比较这些诗句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不同诗人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视角和情感,还能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欣赏诗词的美。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诗词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拓宽审美视野。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以“月”为主题,让学生尝试模仿李白、苏轼等诗人的风格创作短诗。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还能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以及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的艺术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为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霞祖.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8): 154-156.

[2]冯志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 [J]. 读写算, 2023, (19): 45-47.

[3]胡谦.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23. DOI:10.27135/d.cnki.ghudu.2023.00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