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分析

作者

林荣凤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四中学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双减”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其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更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探索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对于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减”政策;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被割裂为独立环节,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评价体系单一滞后。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强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促进,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旨在分析“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探讨其构建要点,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减负增效并进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负增效,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1]。该模式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和机械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通过即时反馈和个性化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

(二)培养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多个方面。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点

(一)确保目标一致性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具体、可测、可达成,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依据。

(二)追求评价全面性

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教师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三、“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聚焦化学核心素养,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精准设定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氧气”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记忆,更强调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目标可以优化为:学生能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深入观察并描述氧气在支持燃烧中的关键作用,理解氧气作为助燃剂的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资源的责任。

(二)学生中心驱动,精心策划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3]。教师应坚持学生中心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策划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情境化、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制取氧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课堂上则聚焦于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教师可以设计“氧气工厂”项目,要求学生扮演氧气工厂的员工,任务是设计并优化一套制取氧气的工艺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进行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但更多时候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贯穿始终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例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形成性评价任务,如课堂小测验、即时反馈练习等,以监测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个性化指导。其次,教师可以设置终结性评价环节,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题,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反思、批判和改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测评系统)进行自动化评分和数据分析,减少人工批改的时间成本,同时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态度、团队合作情况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结论:“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聚焦核心素养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以及建立贯穿始终的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化学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满珠.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 [J]. 读写算, 2024, (15): 146-148.

[2]秦君.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思考 [J]. 家长, 2023, (30): 74-76.

[3]孙小红. 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2021, (80):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