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融合 助力知识构建
冶巧玲
西宁市长青小学
摘 要:在当今时代,单一学科的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整合,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及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门学科都像是璀璨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相互辉映。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思维与基础计算的启蒙之地,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尤为关键。跨学科融合教学,恰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传统教学的界限,让数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相互滋养的生态体系。因此,我们将深入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知识大门。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
(一)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虽看似孤立,实则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1]。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培育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强调逻辑性、抽象性、推理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融合教学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升综合素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深挖资源,共创跨学科情境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并整合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资源,构建既富有启发性又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的融合性教学情境。这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学科视野和敏锐的资源识别能力,能够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科技探索等多个领域,创造出既符合数学逻辑又富含多元学科元素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构建,学生能够跨越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授“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与美术学科的关联资源,创设一个“校园美景绘制”的跨学科情境。首先,通过展示一系列校园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建筑、树木、花坛等元素所形成的不同角度(如直角、锐角、钝角)。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要求他们在画纸上勾勒出所观察到的校园景色,并特别标注出画面中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审美和创造美。
(二)数学为媒,解锁多学科难题
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数字的运算和图形的变换,更是理解世界、分析复杂现象的重要工具[2]。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问题解决活动,如利用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平衡、运用几何知识解析建筑设计原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其他学科难题中的独特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跨学科思维。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课程中的“植物生长周期”主题相结合。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或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不同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所需的时间比例(如某种植物一年生长周期中,开花期占1/4,结果期占1/3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时间比例转化为分数形式,并讨论分数大小与植物生长速度的关系。此外,还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几种植物在相同时间内生长的高度变化,使用分数来表示各自的生长速率,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应用。
(三)主题活动,激发求知探索欲
跨学科融合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设计综合性、主题式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这些活动应围绕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主题展开,如“环保科技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圆”时,教师可以组织“智能交通系统设计”的主题活动。首先,介绍圆在交通设施(如车轮、路标、信号灯等)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款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型或模拟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如圆的周长、面积计算)、物理知识(如力学原理)、信息技术知识(如编程逻辑、界面设计)等。
(四)技术赋能,塑造教学新生态
跨学科融合教学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3]。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和精准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可以构建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新生态。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以动画形式演示将一个蛋糕均匀切割成两份、四份乃至更多份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半”如何转化为“二分之一”,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层次分明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包括互动式分数比较游戏、分数加减法练习等。同时,平台还智能推荐错题解析和相似题型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自我挑战中逐步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果园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采摘水果,并将水果按照不同比例(如三分之一、四分之二等)进行分配。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挖资源、数学为媒、主题活动以及技术赋能等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教育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国伟,肖晓玲.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探究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 (08): 87-88.
[2]蒋亚芬. 学科融合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路径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18): 35-37.
[3]王艳. 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J]. 山东教育, 2023, (2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