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项目化作业的具体实践与效果评估

作者

戴明月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摘 要:项目化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探讨在教学中的意义,如激发兴趣、培养多种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应用。详细描述具体实践,涵盖设计依据、实施各阶段。从学生学习成果、态度和教师教学反馈评估效果,为项目化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项目化作业;实践;效果评估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作业形式也多以书面练习为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化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项目化作业以项目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和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项目化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较为枯燥,项目化作业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项目中。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游乐园”的项目,学生需要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设计游乐设施,运用四则运算来设计门票价格和游乐设施的收费规则等。这种充满创意和趣味的作业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化作业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如在“测量校园内树木高度”的项目中,学生要思考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由于项目化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设计一个环保型的数学教具”项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环保材料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创造出各种各样独特的教具。当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时,他们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在“数学话剧表演”项目中,小组成员要共同编写剧本,确定角色,这就需要不断地交流想法、协调分工。

(三)促进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项目化作业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在“家庭装修中的数学”项目中,学生要运用面积计算、比例等知识来计算房间的装修材料用量、家具的摆放等,这种应用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项目化作业的具体实践

(一)项目化作业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项目化作业时,首先要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可以设计“超市购物中的小数”项目化作业,让学生到超市收集商品价格标签,比较不同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大小,计算购买一定商品的总价等,这样既符合课程标准对小数知识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巩固所学知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能够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如针对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数学游戏开发”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猜数字游戏或者数学棋类游戏,其中要包含四则运算等数学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如“社区垃圾分类中的数学”项目,让学生通过调查社区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运用百分数等知识来分析垃圾分类的情况。教师要清晰地向学生说明项目的任务、预期成果、完成时间以及评价标准等。例如,在“制作数学手抄报”项目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手抄报的主题(如数学名人故事、数学趣味知识等)、内容要求(至少包含几个板块、要运用到哪些数学知识等)、版面设计要求(色彩搭配、排版布局等)、完成时间(如一周内)以及评价的标准(内容准确性、创新性、美观度等)。

(二)项目化作业的实施

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的背景、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校园植物角的数学规划”项目启动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植物角,然后提出项目任务: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合理规划植物角的布局,包括植物的种植数量、间距等,让学生对项目有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等。如在“数学小发明”项目中,学生自主思考发明的方向,然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如果是小组项目,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测量学校操场周长”的项目中,当学生在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测量工具的优缺点,根据操场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对于长方形操场可以用皮尺分段测量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对于不规则形状操场可以用滚轮法等)。同时,教师要监控学生的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三)项目收尾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的项目成果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如口头汇报、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例如,在“数学模型制作”项目中,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数学模型(如正方体、圆柱体等模型)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成果的质量(如在“数学调查报告”项目中,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等)、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如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三、项目化作业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成果方面

通过项目化作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完成“家庭理财中的数学”项目后,学生对百分数、小数的计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涉及项目化作业相关知识的题目上准确率明显提高。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在“旅游中的数学”项目后,学生在家庭旅游时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路程、费用等。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中,参与过项目化作业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二)学生学习态度方面

项目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参与度来看,学生在涉及项目化作业相关内容的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主动提问、发言的次数增多。在课后,学生也更愿意花费时间在项目化作业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在项目化作业中,学生需要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数学科技小制作”项目中,学生为了完成制作,会主动学习相关的数学和科学知识,查阅资料、尝试不同的方法,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师教学反馈方面

教师发现通过项目化作业,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教学进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适当增加。例如,在教授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时,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因为他们在项目化作业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能力。项目化作业也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在指导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后,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项目化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促进知识应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项目化作业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3,(35):31-33.

[2]何必辉.基于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3,(41):85-88.

[3]郭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式长作业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