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贾小钰
宁津县龙槐小学 253400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小学阶段作为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整本书阅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而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前言
本文从整体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注重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提升其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以此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比如,在开展《格列佛游记》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想象中的小人国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推荐某些整本书读物时,可以优先考虑名著(如《三国演义》)的简写本。要注意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阅读内容之间的互通,二者互通联系,既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外阅读内容。
二、自主探究,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慢慢养成的,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一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提问“你最喜欢书中哪一处描写?”这一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之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困难,并鼓励他们亲自去阅读这本书,以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以及主人公不屈不挠、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后,纷纷表示要进行自主阅读,于是我便将书籍分发给他们,并叮嘱他们要认真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鲁滨逊探险路线,创新性自主探究故事情节,提炼其精神。
最终,所有学生都读完了整本书,而且还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带来的高效性。
三、促进互动,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与语文阅读课进行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教师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将《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结合视频,实际演一演经典片段,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学生与历史的互动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取知识的好机会,在互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丰富阅读体验
学生的阅读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再从输出到再输入的过程,只有进行有目的的延伸拓展,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水浒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人物形象,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了水浒英雄的生平事迹和特点。之后又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接着,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演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产生了新的阅读感悟,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故事新编,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排故事情节,以这种方式来发散思维、训练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五、思辨阅读,培养批判思维
思辨阅读是指阅读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书籍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质疑、反思和重构。学生阅读整部书籍耗时较长,教师为有效激发并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可适时引入思辨阅读实践。教师可围绕书中的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为线索,将各个阅读章节衔接起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对这些问题深度探究,培养对全书的高度专注与兴致。
教师先要选择适合思辨的读物,并设计相关的问题。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这部经典的冒险小说以其生动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情节构造为学生构筑了宽广的思辨天地。教师可设计诸如“鲁滨逊是否堪称生存英雄?”等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应在阅读进程中积极推动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与互动。比如,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与洞见。当然,讨论应结合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启迪学生进行多元视角的思索。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鲁滨逊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剖析书中主角的性格特质,探讨这些性格背后所折射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六、整体探究,深入全面阅读
整本书阅读探究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全面探究整部书籍。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探究时,应引导学生对整部作品进行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策划组织小组协作的阅读活动。探究完成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结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爱的教育》的阅读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识这本书。《爱的教育》全书中包含了《开学第一天》《我们的老师》《高尚的行为》《洛马格那的血》等富含人生教育意义的故事篇章。教师随后策划组织学生们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自发组成多个阅读团队,以组内的互动交流形式去研读故事内容。小组成员在阅读《爱的教育》的过程中就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以及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展开深入讨论。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解读故事,勇于提出问题,积极发表个人观点。
结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卜月琴.整本书阅读交流路径的重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4,(16):59-61.
[2]陈向荣.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学周刊,2024,(17):128-13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