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环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路径探索
谭子涵 赵立平 魏静 刘芬
潍坊理工学院 261100
摘 要:本文章针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课程改革及创新,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相融合,采用“环回”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以“五力”合育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建成包括一套线下教学资源和“超星”、“头歌”两套线上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1+2,实际效果大于3的“123模式”。
关键词:“环回”教学;“五力”合育;“123模式”;思政元素;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及成因
(一)痛点问题
在当前的《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痛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而在实践阶段又无法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缺乏实际项目经验: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参与实际数据库项目的机会,从而难以积累实际项目经验。4.知识更新滞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数据库技术。5.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笔试为主,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不够重视。
(二)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我们进行了成因分析:1.知识分离:理论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则过于强调操作技能,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应用。2.教授方式固化: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3.理论性强,实践不足: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提升自己。4.知识静止: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外,教师自身知识更新不及时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5.考核标准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指标: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二、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相融合
在关系数据库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数据规范化的概念。数据规范化是通过消除数据冗余、保证数据一致性来提高数据库性能的过程。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消除不良习惯的重要性相呼应。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通过学习SQL语言,学生可以掌握如何有效地查询、更新、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通过SQL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授SQL查询语句时,我们可以强调精确、简洁的查询方式。这与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严谨、务实”的精神相呼应。通过不断练习和修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习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设计涉及到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构建高效、可维护的数据库系统。在讲解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时,我们可以强调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库设计的实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服务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关注细节、关心他人的品质。另外数据库保护涉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是保障数据库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在讲解数据库安全防护时,可以强调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护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隐私保护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无论是操作MySql还是应用SQL Server,都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正如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需要具备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同时,这两种数据库的操作与应用也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与思政教育中强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呼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学习数据库新技术不仅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思政教育中,我们也鼓励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改革的推动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环回”教学方法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采用“环回”教学方法,交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在线学习;课上教师引导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课后学生通过闯关做题巩固学习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自学开始,到教师课上总结,最后学生闯关自测结束,形成一个从学生到学生的环,通过以上步骤的循环往复,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馈和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环回”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三)“五力”合育,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构建“五力”教学模式,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的五个能力和课程章节内容相对应,使模式构建有着力点。1.专业技术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数据库技术,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重点对应课本第三章以及后面的补充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SQL语句的语法结构和高级应用技巧,了解SQL语句在关系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应用。2.创新创业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能从理论知识和工作生活中发现创新点,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能力。3.主动学习能力: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4.团队协作能力:指基于共同目标或任务,努力完成自己工作并配合别人完成工作的能力。5.提高素养能力:指能主动提高个人素养的能力。结合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奉献精神、道德品质、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责任心等综合素养,并帮学生树立自我提高的意识。
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打独斗,各章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划分清楚,所以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侧重却不分离。“五力”教学模式要贯穿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更应该与课程思政和双创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双重,兴趣与效率并行的学习局面,将提高学习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四)教学资源的“123模式”
建成包括一套线下教学资源和“超星”、“头歌”两套线上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利用头歌平台的闯关模式激发学生好胜心,借助超星平台记录学习痕迹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用线下实践项目和讲课笔记保证学习效果有效落实。实现教学资源1+2,实际效果大于3的“123模式”。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银在线平台选定安徽工业大学陈业斌老师主讲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线上课程资源辅助教学。丰富线下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以“透、技、能”为指导全面梳理教学内容,重新评判知识点的难易轻重,制定了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大纲,通过与兄弟院校召开中青年教师论坛、主讲教师线上交流等方式进行论证,加强教学大纲的可行性。并以此为指导,完善教学教案、授课笔记等教学材料,完成教学基础材料梳理建设工作。另建设线上教学资源:经过收集整理,建设了丰富的线下资源。包括讲课视频录制、试题库建设、课程思政和双创教育内容融入等。另一方面,重点进行头歌平台资源建设,逐步完成平台实验项目的完善和攻关关卡的设置。
(五)课程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评价体系重塑
将课程考核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考核(占比50%,包括观看视频、课前练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阶段性考核、期中测试等)与期末考试(占比50%)有机融合,完成课程评价体系重塑。实现多时间段考核、多手法考核、多角色考核等考核手段之间的融合,为“环回”教学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及时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后续教学进度以及重难知识点的侧重讲解,做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1.课前考核、课中考核、课后考核相融合
课程评价体系完成课前考核、课中考核、课后考核相融合。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完成线上视频观看及线上提问的同学获得相应成绩;课上教师针对预习内容设计课堂提问及互动环节引导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根据互动情况获得相应成绩;课后根据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后练习及作业,学生通过闯关做题巩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相应成绩。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自学开始,到教师课上总结,最后学生闯关自测结束,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全覆盖考核,并将它们以每节课的知识点为主线进行有机嵌合。
2.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相融合
课程评价体系完成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相融合。课前的线上视频观看及线上提问作为基础,为线下课堂互动环节作为铺垫。线上课前考核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有利于在课堂上学生的高效、高质学习。线下课堂教师引导教学及互动环节,为课后线课下完成作业为铺垫。课后线上作业为可以巩固线下课堂讲解的内容,加深当堂课的重知识点的掌握,完成学生高效的学习。最终实现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有机融合。
3.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融合
课程评价体系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融合。通过学习平台在课上互动环节采用多角色评价制度,学生学生自评(10%)同学互评(30%)教师评价(60%)多种评价方式,避免单一客观评价的片面性,创建科学的自评、互评的考核方式。
总结:在《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课程中,教学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或内容的变革,更是对计算机领域课程教学的重新思考和升级。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莉.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路径探索[J].福建电脑,2021,37(04):68-70.DOI:10.16707/j.cnki.fjpc.2021.04.018.
[2]刘群.技能大赛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12):25-27.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20.12.009.
[3]朱真雾.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提升和改革路径[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8):196.
[4]黄雪琴,耿强,董阁.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7):123-125.DOI:10.14004/j.cnki.ckt.2023.1443.
潍坊理工学院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KC-X202204)
谭子涵,讲师。赵立平,副教授。魏静,讲师。刘芬,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