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地理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活动教学探究

作者

于学帅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龙山中学 271000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活动教学成为重要方式。本文探讨其意义,包括提升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活动设计不合理、资源利用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像精准设计活动、整合教学资源等,以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标;课堂活动教学

引言:初中地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标出台,传统教学方式面临挑战。课堂活动教学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实践性备受关注。它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诸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合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地理世界的热情,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1课堂活动教学的概念界定

在初中地理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互动,而是将地理知识的传授巧妙地融入到多样化的活动之中。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像探究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们分组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讨论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内容。

1.2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对学生学习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活动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中,如模拟地理探险,探索神秘的热带雨林或者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地理风貌,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协作、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锻炼。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研究活动时,学生要学会从不同渠道收集关于该区域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然后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得出结论,这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现存的问题

2.1活动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活动设计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孤立的,没有与整个地理课程体系相融合。例如,在讲解某个地理区域时,设计的活动仅仅是关于该区域的某一个小知识点,没有将其与区域的整体地理特征以及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活动设计的难度把握不当。有些活动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就能完成,不能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有些活动又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的信心。

2.2教学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在教学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初中地理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图片、案例等资源,但很多教师只是表面地使用这些资源,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价值。例如,教材中的地理图表往往蕴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但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下,而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解读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其次,对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如地理科普视频、在线地理模拟实验平台等,但教师往往没有将这些课外资源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导致课堂教学资源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3教师引导方面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引导不够及时。例如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当学生出现偏离主题或者陷入僵局时,教师没有及时介入给予引导,使得讨论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还有些教师引导方式过于单一,总是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使得课堂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3.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改进策略

3.1优化活动设计的策略

优化活动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系统的活动设计理念。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将地理课程的整体目标和各个章节的具体目标相结合,确保每个活动都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在设计关于“世界气候类型”的活动时,可以从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让学生在一个活动中全面地了解气候类型相关知识。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活动难度。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的活动。比如对于基础较弱的班级,可以先从简单的地理现象观察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而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

3.2整合教学资源的策略

整合教学资源的策略至关重要。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在讲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土壤、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同时,教师要积极整合课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讲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时,可以引入在线的地球公转自转模拟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地球的运动状态,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还可以整合当地的地理资源,如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

3.3提升教师引导能力的策略

提升教师引导能力的策略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引导。例如,在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活动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实验数据的记录是否准确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要学习多样化的引导方式,摒弃单一的直接告知答案的方式。可以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最终得出答案。比如在讲解地理现象的成因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这种现象在哪些地区比较常见?”然后再逐步深入到“这些地区有哪些共同的地理特征?”“这些地理特征与这种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成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引导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

结语:初中地理新课标下的课堂活动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深入理解其内涵意义,正视现存问题,实施有效的改进策略,可以让课堂活动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也能推动初中地理教学不断发展,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学苑教育,2021(14):67-68.

[2]李松.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9.

[3]李海琴.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