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
田婉
广东省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523000
摘 要:“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学习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加强内驱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课堂更加积极高效。中小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的学习持久力较差,更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做支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事只有自己感兴趣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高效地完成,所以说兴趣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最佳保障;是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之一。因此,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当下中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生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模式
绪论
古往今来, 凡能成就大事业者,皆须有其浓厚的兴趣在为其保驾护航。面对21世纪的未来教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庶竭驽钝,寻找方法,提高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其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论文主体
一 、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人类的兴趣规律: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能完成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会对那些能够带来成就感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其次,人们会对那些具备挑战性的,能够激发自己想象力的感兴趣。另外,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它并非一成不变的,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成就感。我们通过调查会发现小学生喜欢某个科目,或者不喜欢某个科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哪个科目考的分数多,哪个科目考的分数少,也就是说他们所谓的兴趣,是建立在对学习任务的达成度上的。
2.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据调查,大概从四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新式的有难度的,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例如,学生更喜欢挑战应用题而不想完成简单的计算题,宁愿组词造句也不愿意机械地抄写字词。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兴趣更加倾向于具有挑战性,更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
3.游戏对小学生兴趣的刺激性。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越小的孩子就对游戏越感兴趣。低学段的学生对于这种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的方法更有兴趣,如通过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效果更好。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教案本身的插图和内容更感兴趣,爱动脑筋,爱思考,爱挑战。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这一点无疑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4.学生兴趣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保持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地去刺激学生。另外他们的兴趣常常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引导,将其兴趣带到正轨上来。
二、 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兴趣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桥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有着极其明确的目标和自律性,所以就需要培养学习兴趣来端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兴趣也是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培养兴趣爱好便是授之以渔,提高分数则相当于授之以鱼。孰轻孰重,自然一望便知。因为教育犹如一次长跑比赛,他需要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兴趣,否则很难坚持到底。纵观人的一生而言,如果想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话,也必须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可能都更加关注学习成绩,而不是学习成绩背后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3.兴趣是探索世界的动力,兴趣是知识获取的源泉。孩子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非常想去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浓厚的兴趣正是学生探索世界的动力。
三、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转变观念,改变师生关系。
有道是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教老师。一个好老师,便是一生中最大的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自觉地尊重自己的老师并且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从他的教诲,那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建立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多是讲授法,甚至是满堂灌的形式。有些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不准质疑提问,导致一言堂的现象风靡教坛。这样的授课方式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学生越来越厌学,老师越来越疲惫。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兴趣轻轻松松生根发芽
我相信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孟子三岁时,住在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就学着哭坟。于是,孟母搬家到了集市,集市的人每天吵吵闹闹地叫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也跟着学猪样死去的声音和商人的讲价还价声。孟母看到后,心情沉重极了。后来,孟母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孟子听着学生的读书声,因此也爱上了读书,高兴地对母亲说,我要上学,我也想读书。孟母听后高兴极了,心想,这才是适合孩子的居住环境啊。
由此看来,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多么重要啊,事实证明学习环境对学生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学生们每天都沉浸在一个互相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4、进行赏识性教育,让学生的兴趣建立在成就的基础上。
古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被肯定的,每一个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自己是主角,每一次的小进步,小成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要求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 论
真正的教学工作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的“传道,解惑,授业”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式了。放眼未来,我们教育的方向是要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这一切的立足点便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希望我的这一点浅知薄见能够对所有的教育同仁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与小学生》主编 庞云凤 王书敬2007年7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2]《小学班主任》 主编 高令峰 李 克 2007年7月 山东大学出版社
[3]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198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4] 《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