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试论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改善智障学生的体适能

作者

曾中梅 刘洁雅

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4222000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 4222000

摘 要: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赋予了全面发展的重任,五育并举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包括智育的提升,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对于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面临挑战,体育教育常常被忽视,尽管它对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智障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体适能,还能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以及自我调节能力,这些都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改善智障学生;体适能

引言

《试论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改善智障学生体适能》旨在探讨体育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智障学生体适能方面的潜力。研究立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劳动学科的融合,以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能力。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差异性教育、全纳教育和体育康复理念,这些理论支撑了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实施。

1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

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异性教育、全纳教育和体育康复理念的实践中,这些理论为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差异性教育的核心观点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速度、兴趣和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学方法和内容必须根据这些差异进行调整。在特殊教育中,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因为智障学生的学习和运动能力可能与普通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适应性体育教育强调设计个性化的体育课程,设定适合智障学生实际能力的学习目标,通过渐进式教学,使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步提高体适能,增强自信心。

全纳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包容性,提倡所有学生,无论其能力如何,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中,全纳教育被用来打破障碍,让智障学生有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合作和竞争,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尊心。全纳教育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无歧视的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接纳和尊重。

2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2.1融合式体育课程设计

融合式体育课程设计是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它旨在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为智障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体育学习环境。设计融合式体育课程时,我们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以及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理论,以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和趣味性。

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需要对每个智障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兴趣、认知能力以及特殊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目标,如提升力量、改善协调性或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应根据这些目标进行选择和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逐步提高体适能。

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是关键。融合式体育课程不应仅限于传统的体育活动,而是应该结合劳动教育,引入更多实际生活技能的训练。例如,通过模拟购物、做饭、园艺等日常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技能。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使体育活动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

2.2针对自闭症、智障、唐氏综合症学生的教学方法

针对自闭症、智障和唐氏综合症等特殊学生,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需要特别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自闭症学生,可能需要减少过多的视觉或听觉刺激,采用结构化且可预测的活动;针对智障学生,可以通过分解复杂运动技能,使用简单的指令和大量重复;而对于唐氏综合症的学生,教学进度可能需要放慢,以便他们有更多时间理解和掌握技能。

视觉支持与提示:对于自闭症和唐氏综合症学生,视觉提示和图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例如,使用图片或流程图来指导运动步骤,或者使用颜色编码来区分任务。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减少混淆和焦虑。

分步骤教学:分解复杂的体育动作为一系列简单的步骤,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例如,学习篮球投篮时,可以先从站立投篮开始,然后过渡到运球后的投篮,最后再加入防守的元素。这种分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同时减少因难度过大而产生的挫败感。

引导性游戏:通过设计以角色扮演或故事为基础的游戏,将体育活动与趣味性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例如,为智障学生设计一场“消防员救援行动”,他们需要通过一系列体能任务来模拟救援过程,这样既锻炼了体能,又提供了情境化的学习体验。

社交互动的培养:对于所有特殊学生,特别是自闭症学生,社交互动的培养是必要的。通过团队游戏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与同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如两人三足赛跑或传球游戏。

以兴趣为导向: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将他们的兴趣融入体育活动中。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喜欢音乐,可以将音乐元素融入舞蹈或健身操中,以此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正向激励与反馈:运用表扬、小奖品或认可,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动力。同时,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修正错误,提高技能。

持续的监测与调整:教师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进步,根据他们的反应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这可能包括更改活动内容、调整教学节奏或提供额外的支持。

这些教学方法旨在适应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一个支持性、包容且充满乐趣的体育学习环境。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特殊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体适能,还能在社交互动、情绪调节和自尊心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3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是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提升智障学生体适能方面的实际成效。评估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能指标,还涉及他们在社交互动、情绪调节和自尊心上的进步,以及这些进步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外溢效应。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实践。

体适能指标的提高是评估的重要方面。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如力量测试、耐力测试、灵敏性测试等,可以量化地衡量学生的进步。这种测试应在课程开始时、中期和结束时进行,以便对比分析。除了标准的体能测试,还可以使用例如心肺耐力测试(如12分钟跑)、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和平衡测试(如单脚站立)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体适能状况。

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是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情况,如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是否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等,来评估他们的进步。教师可以记录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如合作程度、冲突解决能力,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结语

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在提升智障学生的体适能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为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继续探索和优化融合式体育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发挥他们的潜力,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特殊教育的真正价值——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博.试论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改善智障学生的体适能[J].《中国特殊教育》,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

[2] 谭靖韬.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年第14期50-53,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