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备课策略探讨
洪慧敏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53000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关键任务。本文探讨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备课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备课策略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生物;备课策略;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中学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生物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备课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备课策略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定: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备课策略的基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设定,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生命观念是指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证据,对科学问题进行解释和验证的过程;社会责任则是指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和检验。
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化与层次化相结合
(一)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
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需依据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有序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化不仅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与归纳,还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通过系统化处理,学生能够在宏观上把握生物学知识的全貌,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建起稳固的知识基础。
(二)实施层次化教学策略
层次化教学策略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组织的另一重要方面。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处理的方式。具体而言,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层次、进阶层次和拓展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知识难度和学习要求。基础层次注重生物学基本概念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阶层次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层次则鼓励学生探索生物学前沿领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创新思维。层次化教学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融合最新科研成果与学术观点
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还应高度关注生物学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学术观点不断涌现。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教学内容应适时融入这些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筛选和整合,确保所选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反映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全面又前沿的学习平台。
三、教学方法选择:多元化与灵活性并重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多种教学场景和环节。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探究遗传规律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遗传实验或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理解
生活化教学是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以及人类和动物是如何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和维持生命的;在讲解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三)多媒体辅助:直观展示知识,提高效率
多媒体辅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辅助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在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设计:多维度与全面性兼顾
(一)践行多维度评价机制
在中学生物教学评价的设计中,践行多维度评价机制是确保评价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多维度评价意味着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具体而言,知识掌握维度需评估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能力发展维度则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维度则考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多维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单一评价带来的片面性,从而为教学改进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二)实施全面性评价策略
全面性评价策略是中学生物教学评价设计的另一重要方面。全面性评价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关注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考试、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作业批改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考试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小组讨论则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评价方式和手段相互补充,可以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价,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评价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备课策略应注重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和实施。通过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多维度与全面性兼顾的教学评价设计,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学习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唐创强.以主题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深度备课的创造力——中学生物“问题驱动-核心素养”说课活动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11):26-28.
[2]姜兴明.问诊中学生物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16,(22):51-53.
2023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促进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MJYKT202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