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包金条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医院 029400

摘要:《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内容较专业,涉及的概念较多,实验检验较多,结果判断与成人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护士存在识记内容零散、记忆效率低、记忆性知识难以掌握等问题,同时,儿童病人的协作水平较低,病情多变,这对护士的独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引入了记忆策略,探讨了记忆策略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记忆、主动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记忆策略;儿科护理;教学策略

引言:评估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方便抽样法与调查问卷法,选取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全日制护理共10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75人,采用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法。本次研究引用的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方法,对于促进护生知识内化、优化知识记忆成效、激发护生学习思维活力有着显著效果,并且该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流程式、高相似度、易混淆的课程,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方法

两组护生均统一采用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教材,课程为3.5个学分,总学时72h。儿科护理学知识体系包含儿童年龄分期、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与喂养、新生儿护理及儿科常见疾病等内容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两个年级都是按照教学计划,由同一名儿科护理专业的教授讲授。

在传统上,以教师授课为主,在线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并与儿科临床实习课相结合。(1)课前:对护理学学生进行预习,并将本课要讲的内容、要点、难点告诉学生。(2)教学流程:护生在教室里接受护生的护理知识,教师适时检查其对课程的理解,回答其提出的问题。(3)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及小考,期中及期末统一进行理论测验。

在三个层次的记忆处理模式中,记忆是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信息处理体系。被注意到的知觉信息是短期记忆的第二个阶段;短期记忆被处理后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长期记忆。针对这门课的记忆性知识很多的特点,提出了以三阶段记忆模式为基础的“记忆策略”教学法。(1)向护生介绍“三层处理模式”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三层记忆模式”的教学计划。(2)课程执行阶段: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以记忆信息三层处理模式为基础的记忆策略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记忆第1期(感官记忆):将幼儿各个年龄段的有关知识(如不同身高、体重等)分割成若干小块,并转换成便于记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信息串联;把某些定义和观念编成容易记住的歌曲;把一些零碎的内容编成朗朗上口,朗朗上口,好记的口诀;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编成一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韵文。例如:“一哭二笑三伊呀,四月哈哈望妈妈,五抓六坐抓脚玩,七倒八爬九喊爸爸”的儿歌,使护生能够通过听和读来获得知识。(2)第二个阶段(短期记忆):需要护生在课后按时进行复习,并将课后的任务做完,将感觉记忆的信息重复并存储起来,以防止因扰乱而忘记,将其转换成短期记忆。(3)第三个阶段(长期记忆):每位护生都要选择与该章节内容有关的记忆性知识或要点或难点,通过查阅大量的信息,并将一些好的口诀歌谣、数字串联起来,创造出一个数字串联、歌谣、口诀或顺口溜等作品,可以不限制你的作品。(3)课前:要求护生于学期末交作业,以序号取代原作者,以匿名方式评阅,以护生间互评与老师互评,确保公平。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刊登在教育公众号上,同时,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与奖励。

二、效果评价

1.记忆策略教学优化知识记忆成效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观察到护生在记忆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时面临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倾向于单向的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护生记忆过程的专业优化和策略性指导。本次研究引入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法,以全新的视角改善护生的学习体验。记忆策略教学法首先将心理学中的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护生通过听觉、视觉和口头表达(听、看、讲)捕获感觉记忆。接着,通过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完成,护生将新知识巩固为短时记忆,并初步将其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该教学法鼓励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创作数字串联、歌谣、口诀等记忆辅助工具,将复杂难记的信息转化为易于记忆和理解的形式。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记忆策略教学法的护生在儿科护理学考核中成绩取得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护生普遍反馈该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其记忆效率和记忆强度,使其能够更长时间地保留所学知识。该结果充分验证了记忆策略教学法在优化知识记忆效果方面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记忆策略教学激发护生学习思维活力

记忆策略教学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通过引导护生自主规划学习任务,并鼓励其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有效分析和系统整理。该教学模式不仅让护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还能促进其形成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在记忆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数字串联、口诀等创新形式,对复杂难记的护理知识进行编码和加工,使信息更加易于记忆和理解。该策略的实施,使得护生进一步提高了记忆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也为护生强化其他知识的记忆打开全新思路,激发护生对记忆方法的深入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表现卓越,有效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并显著提升其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本研究成果为护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记忆策略教学法更适用于记忆性知识较多的章节或课程,对于其在其他领域的泛化应用需持谨慎态度。未来的研究应紧密结合学科特性,不断优化和完善记忆策略教学法的课堂应用,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红萍, 师美凤, 权苑, 林丽萍, 杜美, 周菊红.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S2): 217-219.

[2]钟晓璇, 苏小燕.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 (17):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