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超声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

苏日娜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麻醉科 010010

摘要:超声技术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实时成像与精确引导能力显著提升了麻醉操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在儿科麻醉中,超声清晰显示患儿血管与神经分布,确保了麻醉操作的精确与安全;经食管超声(TEE)则通过实时监测心脏与大血管功能,为复杂手术麻醉提供了重要支持。超声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麻醉管理流程,还推动了麻醉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医学;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儿科麻醉;经食管超声

1.超声波的定义与特性

超声波作为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其特性显著地影响了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麻醉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超声波的基本属性包括频率、波长、穿透性和分辨率,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其在医疗实践中的技术基础。超声波的频率远高于人耳可闻范围(20Hz-20kHz),通常在1MHz至几十MHz之间,甚至更高。随着频率的增加,波长相应缩短,这使得超声波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并分辨目标结构。如表1所示为不同频率超声波的基本参数对比。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穿透性受其频率和介质影响。高频超声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小结构,但穿透深度相对有限;低频超声波则穿透更深,但分辨率较低[1]。因此,在麻醉医学中,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波频率。

2.超声在麻醉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2.1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以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手术区域麻醉效果的技术。传统方法多依赖于体表标志和解剖学知识,操作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则显著提升了这一过程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在超声引导下,麻醉医师首先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目标神经进行扫描,通过超声图像精确定位神经干的位置、走行方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一过程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确保神经结构的可视化。随后,医师在超声实时监测下,使用特制的穿刺针沿着超声束的方向进行穿刺,直至针尖达到预定位置。此时,注入局部麻醉药物,确保药物围绕并充分浸润目标神经,实现精准的神经阻滞[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上肢手术(如肩袖修复、肘部手术)、下肢手术(如膝关节置换、髋关节手术)以及胸部和腹部手术的部分神经阻滞。典型案例如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其成功率高达95%以上,且患者满意度高,术后恢复快。

2.2 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麻醉与重症监护中的关键操作,其传统方法依赖于体表解剖标志和操作者经验,常面临穿刺失败率高、并发症风险大等挑战。具体而言,传统方法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仅为70%-80%,且易导致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则以其独特的优势显著改善了这一现状。该技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和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静脉的位置、走行深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穿刺操作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引导。据统计,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可提升至95%以上,显著降低了穿刺失败率[3]。同时,由于穿刺过程更加精确、轻柔,也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如血肿的发生率可降低至1%以下。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还缩短了操作时间,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此外,该技术还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及老年人等,尤其对于解剖结构复杂或体型特殊的患者群体,其优势更为明显。

2.3 超声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

儿科麻醉因其患者的生理特点而具有特殊性,如患儿体表面积小、血管细、神经分布密集等,给麻醉操作带来了诸多挑战。超声引导技术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为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超声能够清晰观察患儿的血管与神经分布,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盲穿和误伤。高频超声探头能够穿透皮肤,实时显示浅表血管的位置、走向及直径,帮助麻醉医师快速准确地选择穿刺点,实现“一针见血”。同时,超声还能帮助医师识别并避开重要神经结构,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在儿科麻醉中,超声引导下的操作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头皮静脉穿刺中,超声引导下的成功率可高达98%以上,且显著降低了血肿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也为儿科手术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安全的麻醉方式。

2.4 经食管超声(TEE)在麻醉中的应用

经食管超声(TEE)作为一种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原理是将超声探头置于食管内,紧贴心脏和大血管进行实时成像,从而提供详尽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TEE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心脏射血分数、心室充盈压等关键参数,TEE能够指导麻醉医师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确保手术过程中心脏功能的稳定。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TEE也可用于预测和评估潜在的血流动力学风险,为麻醉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此外,TEE在器官移植手术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也展现出独特价值[5]。在器官移植手术中,TEE可帮助监测受体心脏功能和评估移植器官的血液灌注情况;在神经阻滞麻醉中,TEE可辅助确认局麻药注射的准确位置及扩散范围,提高麻醉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结束语:

综上,超声技术作为麻醉医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直观、精准、安全的优势,为麻醉操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未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为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园园, 夏书江, 李元海, 夏晓琼.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8 (22): 27-31.

[2]何钦玲, 丁波, 杨晨, 邹君. 循证护理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 (33): 97-103.

[3]徐成林. 高浓度罗帕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J]. 系统医学, 2023, 8 (22): 42-45.

[4]王莹莹, 刘莉, 吕瑞兆, 井郁陌.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术中的效果[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2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