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志愿者服务意愿研究
唐琴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志愿者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并基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了几点提高志愿者服务意愿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志愿者服务参与度、优化社区治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志愿者服务;策略
引言:
社区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它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作用。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对于弥补政府服务不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志愿者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
1.1弥补政府服务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增长,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治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补充力量尤为重要,其在弥补政府服务不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浪潮中,社会治理的边界逐渐模糊,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自治能力和多元化参与成为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构建一个政府引导、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多方共治的新型治理模式,成为当前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志愿者服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们以其独特的优势,有效弥补了政府服务在覆盖面、灵活性和个性化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志愿者服务能够深入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关注到那些被政府服务所忽视的群体和领域;另一方面,志愿者服务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1.2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与互动
社区治理是连接政府与民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石。随着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民间的交流与互动尤为重要。而志愿者服务,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社区参与特性,成为促进居民间交流与互动的桥梁。一方面,社区治理的时代背景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虽然享受着便捷的通讯技术,但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却逐渐减少。这导致社区内部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疏离感,影响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志愿者服务为居民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平台。志愿者们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提供互助服务等方式,将居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2]。
1.3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逐步成为了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关键所在。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出发,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一种公益行为,更是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志愿者服务通过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社区意识。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居民。居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区意识,为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3]。
2.社区治理视角下志愿者服务意愿提升的策略
2.1强化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深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改革的今天,志愿者服务作为促进社区和谐、增进居民福祉的重要力量。而强化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则是激发志愿者服务意愿的有效途径。社区应积极营造归属感的氛围,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如节日庆典、文化交流、体育竞赛等,增进居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动,打破彼此间的隔阂与陌生感。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活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认为自己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4]。另外,还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树立共同的社区价值观。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征集居民意见、制定社区公约等方式,引导居民形成对社区发展的共识和目标。当居民对社区的未来有了共同的期许和愿景时,他们就更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参与志愿服务也就不再是外在的强制要求,而是内在的自觉行动。再者,关注并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应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关切点,积极整合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具体措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支持,从而增强对社区的信任和依赖。这种信任和依赖将进一步转化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提升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
2.2完善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
在探索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志愿者服务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服务意愿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的成效。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与热情,完善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尤为重要。社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制定详细的服务评价标准和流程,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不仅能够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还能为志愿者提供明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根据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和需求,包括荣誉证书、表彰大会、物质奖励、优先享受社区服务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这些激励措施旨在让志愿者感受到自己付出的价值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5]。再者,强化志愿者成长与发展的支持,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决策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并为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这种成长与发展的支持将极大地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
2.3加强志愿者培训与指导
在社区治理中,志愿者服务意愿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社区和谐与进步的步伐。为了激发志愿者的潜能,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志愿者培训与指导十分必要。社区应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根据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设计涵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邀请专业人士授课、组织实地观摩学习、开展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为志愿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学习机会。这种系统化的培训不仅能够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另外,实施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每位志愿者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优势,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指导方案[6]。通过一对一辅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志愿者解决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提升服务效果。再者,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志愿者的服务表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志愿者本人。这种反馈不仅能让志愿者了解自己的服务状况,还能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同时,社区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指导方案,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氛围
在深化社区治理的进程中,志愿者服务作为连接居民与社区的重要桥梁,其服务意愿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区和谐与发展的动力。因此,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氛围,成为提升志愿者服务意愿不可或缺的一环。社区应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树立志愿服务典范,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如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示志愿者在服务社区、帮助他人中的无私奉献和良好风貌。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激发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风尚[7]。另外,构建志愿服务文化,营造浓厚服务氛围,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其融入社区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组织志愿服务主题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知识讲座、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深居民对志愿服务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和习惯,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再者,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通过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志愿服务信息库、开发志愿服务APP等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机会和展示平台,让志愿者在服务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意愿。
结语:
志愿者服务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工作内容,对于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策略,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茜.志愿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志愿者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7):266-267.
[2]张宇佳,殷程程,宋诗扬,等.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意识培育的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4,22(14):12-15.
[3]王春林,王晶.志愿服务何以赋能乡村振兴:基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社会化困境考察[J].中国乡村振兴学,2024,(01):206-222.
[4]袁帅.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团青工作的协同发展[N].山西科技报,2024-06-21(B05).
[5]胡小靖.医疗服务志愿者胜任力自评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37(05):6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