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视域下初中化学问题驱动学习策略探讨
郭丹丹
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校 136200
摘要:STEM教育作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倡导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协同发展,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本文探讨了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STEM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通过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契合点,结合问题驱动学习的实施案例,总结适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提出实践建议,以期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M教育;初中化学;问题驱动学习;教学策略;综合素养
引言
STEM教育整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兼备的学科,其内容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其跨学科综合能力。然而,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与问题驱动学习策略有效融合于初中化学教学,尚需系统探讨。本文旨在基于STEM教育视域,分析问题驱动学习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STEM教育理念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契合性
1.1 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
STEM教育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通过项目式学习(PBL)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1.2 初中化学课程的特点
初中化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如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实验设计等,这些内容本质上具有跨学科属性,与STEM教育中“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理念相符。同时,化学实验中需综合运用数学计算、工程设计等能力,与STEM教育目标高度一致。
二、问题驱动学习策略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2.1 问题驱动学习的核心要素
问题驱动学习(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提升其综合能力。PBL的核心包括问题设计、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问题设计需具有真实性、复杂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则强调学生的反思与表达能力,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2.2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在初中化学中,问题设计是实施PBL的核心环节。首先,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理解。例如,设计“如何减少厨房油烟对空气的污染”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析燃烧反应与污染物生成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其次,跨学科融合的问题设计则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如何设计一款高效太阳能电池”,需要学生将化学、电学和工程设计结合起来,充分体现STEM教育理念。此外,问题设计需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向复杂问题过渡。
2.3 问题驱动学习的实施步骤
问题驱动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引导阶段、探究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引导阶段,教师通过真实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探究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在总结阶段,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反思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2.4 案例分析
以“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探讨PBL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师首先设置情境:“市政水质检测显示水中酸性较高,如何进行处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不同碱对酸中和的效果。实验后,学生总结数据并提出最优解决方案。此案例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酸碱反应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其数据分析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PBL的教学价值。
三、STEM教育下问题驱动学习策略的优化与实践建议
3.1 优化问题设计
在STEM教育背景下,问题设计需层次化、多样化。一方面,基础性问题应围绕化学核心概念展开,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进阶性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设计问题“如何控制反应速率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此外,引入虚拟实验和化学仿真工具,有助于弥补课堂实验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3.2 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实施问题驱动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教师需掌握STEM教育理念,熟悉跨学科教学方法,并能够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学校应通过专题培训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另一方面,教师需在课堂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3.3 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确保问题驱动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问题分析、实验设计和解决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成果性评价则注重学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其反思和能力提升。
总结:STEM教育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跨学科融合的新思路,而问题驱动学习策略则为教学实践赋予了更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本文探讨了STEM教育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契合点,总结了问题驱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与优化路径。通过真实情境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引导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在STEM教育视域下跨学科资源整合与评价方法的优化,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军霞. 数字教育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之困与解决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7): 14-16.
[2]杨承碧. 生命教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 (10): 15-17.
[3]刘学智,陈淑清,王馨若. 基础教育视域下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4): 204-209.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7.0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