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金融赋能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贾金广

郑州科技学院

摘要:近年来,绿色金融被喻为驶入“快车道”,助推经济社会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从探讨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性出发,聚焦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挖掘当前绿色金融存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低碳经济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等措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河南省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反映出我国经济工作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发展模式,在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碳金融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体系。

按照“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要求,河南省计划投入5500多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发展,以便统筹推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然而,这些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绿色产业建设所需的资金,急需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河南省需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大力扶持绿色金融,才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基于此,本文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对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关研究,促进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化解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文献综述

1.绿色金融相关研究

绿色金融的提出起源于德国银行,在国内,高建良(1998)率先提出“绿色金融”概念,强调金融部门从政策入手推动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2016年G20峰会我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成果文件。黄建欢(2014)运用污染治理量化指标,运用银行贷款总额占地方污染治理总额的比例,衡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低。樊亚平(2022)立足低碳经济时代,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满足绿色金融强劲发展。Hunjra Ahmed Imran(2023)通过对42个发展中国家持续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严重给经济带来不同领域、不同工程度的瓶颈,绿色金融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2.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联性研究

绿色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存在分歧:韩立岩(2009)绿色金融会因环境治理成本在一定程度抑制经济增长。苏冬蔚(2019)及多数学者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刘莎(2020)通过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非线性量化研究多阶段复杂效应,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乃至于高质量发展符合EKC假说。廖倩凯(2023)认为绿色金融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实现金融绿色化的晋升。

三、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在中原经济区崛起的背景下,河南省面临“三化协调”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能否抓住和如何抓住绿色金融的发展契机,对振兴河南经济乃至中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与影响。

1.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2022年末,河南省绿色信贷余额为6825.4亿元,较上年增长45.6%,是过去五年内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到2023年末,河南省绿色信贷余额为8600亿元,较上年增长26%,占河南省全部绿色金融资金总额的九成以上,这一数字远超2019年绿色信贷余额2965.8亿元,实现了近两倍的飞跃式增长。过去五年,河南省绿色信贷的资产质量整体表现出健康态势,其不良贷款率一直稳定在0.7%以下,这一比例远低于整体信贷市场不良水平。

2.绿色投资发展现状

绿色投资是一种环境保护投资,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考虑,通常将其称为“社会责任投资”。这种投资模式体现了“三重盈余”投资思想,既考虑经济利益,也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本文绿色投资由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河南省GDP比例来衡量。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于2017年达到峰值641.3亿元,此后总额规模逐年减少。到2023年,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约为546.8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4亿元,仅占河南省GDP的0.9%。随着河南省GDP的增长,绿色投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3.绿色财政发展现状

绿色财政作为一种创新型财政理念,以满足社会共同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致力于提供和优化绿色公共产品与服务。这种财政模式不仅关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更强调财政资源的绿色配置,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绿色财政由河南省财政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来反映。自2019年以来,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总额逐年减少。到2022年,河南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总额降至269.7亿元,仅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随着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加,河南省绿色财政持续呈现下降趋势。

4.碳金融发展现状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作为标的物,通过碳市场实现碳排放权的购买和出售,从而实现碳排放控制的直接或衍生金融活动。本文主要采用碳交易、碳保险、碳基金来衡量河南省碳金融的发展。

(1)碳交易

自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以来,河南省积极融入到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以促进碳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河南省共有117家发电行业重点企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河南作为碳排放和减排大省,其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履约完成率达到99%(按履约量计)。2023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第二个履约周期年,当年河南省漯河等地区多家企业足额完成履约任务,履约完成率达到100%。1

(2)碳保险

碳保险指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对重点排放企业的新减排设备提供保险,或为碳信用项目买卖双方的碳信用提供保险,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碳金融包含碳信用保险、林业碳汇保险等多种产品。其中,林业碳汇成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数据显示,河南省首单林业碳汇保险于2022年落地在中原农险商丘市民权县,为当地1000亩国有林场提供70万元的风险保障,这一实践正式开启了河南省保险业探索绿色保险发展新模式。2

(3)碳基金

河南省碳基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较小,且投资领域有限。市面上也主要以国家设立的碳基金为主,如2007年设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专业造林减排和增加林业碳汇。在全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河南省政府为响应国家号召开始着手建立碳基金,如河南农开公司于2023年联合襄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的平煤硅碳基金,用于打造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

四、河南省绿色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所占比不高,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和单一的产品结构导致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末,广东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1万亿元,河南省绿色信贷余额为8600亿元,相比不足1/3。另外,随着河南省GDP的增长,绿色投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使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无法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影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严重阻碍了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发展保障不足

2017年以来河南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相对逐年减少,这一现象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实现双赢局面。另外,受能源禀赋和生产力布局的客观限制,河南省一次能源生产中属煤炭贡献率最高,其煤炭主体地位在经过供给侧结构深化改革后虽有所调整,但全省原煤产量占比仍维持在80%左右,这一比例反映出能源生产结构偏煤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从发电模式来看,河南省仍以传统的高碳火力发电为主,相比之下,低碳、零碳的新能源发电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和速度。

3.产业内部结构失衡

在当前的经济格局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态势,第一产业比重已连续七年稳定在10%以下。在第一产业中,河南省农业和牧业比重偏高,林业和渔业比重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反映出产业内部结构失衡,亟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来实现动态平衡。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现代化农业的比重亟待提升。在第二产业中,河南省以传统支柱产业为主导,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有所欠缺。尤其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集聚在高耗能、低附加值等能源原材料的生产上,对于高端装备、智能驾驶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生产上则显得乏力。

4.绿色产业融资困难

目前,河南省绿色产业融资主要依靠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在绿色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投资周期长和收益不稳定等原因,往往面临着融资成本高和融资困难等局面,导致无法实现高质量融资。加上绿色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一些绿色产业为减缓资金周转压力,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虽在短期内获得了资金支持,但这种方式借贷利息非常高,容易产生债务纠纷。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高额的利息负担会成为其未来发展中隐形的枷锁,如果绿色产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利息,可能会引发信用危机,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绿色金融赋能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

1.积极引导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河南省一方面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增设绿色金融相关部门,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使绿色金融更具针对性的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投资项目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门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项目研发的绿色基金,促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及时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为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整体经济创新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扩大环境保护支出规模,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升级

参照《河南省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应对环境保护资金的适用范围和分配方式进行优化,进一步扶持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扩大环境保护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增加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预算,从而推动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河南省在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蓝图时,需平衡好节能减排总目标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关系,做出符合低碳经济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河南省应加强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产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大力推广节能低碳工艺和技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传统火力发电转向新能源发电,从而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能动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考虑到产业内部结构失衡会导致经济发展失速,当前阶段河南省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能动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促进产业结构提质升级,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河南省一方面应以现代农业为引领,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努力实现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发展农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等方面大力发展林业和渔业,实现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应优先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淘汰过剩产能,扶持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生产,以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绿色融资环境

省政府等部门应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股票筹资、融资租赁、债券融资等非传统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减轻融资渠道单一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制约。绿色金融发出的融资信号具有集聚绿色项目的作用,能够帮助投资者降低搜寻成本,提高投资规模,从而有效解决绿色产业融资难题。因此,省政府应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融资环境,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绿色产业,在合规基础上适度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并审慎调整信贷政策,打破传统的信贷思想,开发针对性信贷产品,以满足绿色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引导银行降低绿色产业融资门槛,提升绿色产业融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Labatt S, White R.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Canada: John Wiley and Sons lnc, 2002,66(8):405-409.

[2]雷汉云,王旭霞.环境污染、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0,36(15):18-22.

[3]周影,田发,周腾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6):1-13.

[4]王仁曾,詹姝珂.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3(7):59-70.

[5]李成刚.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02):65-77.

[6]何婧,魏亚倩.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23(7):48-60.

1数据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2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