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作者

段霞

茶陵县云阳中学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包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多角度思考、进行反思与总结。这些策略的综合实施,可以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体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顺利开启新一轮的学习之旅。

关键词:初中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性和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对信息和观点进行评估与判断。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研究数学问题,摘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在未来的学习发展中大放异彩。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1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能够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时间”或“问题箱”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随时提出他们的疑问。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1]。比如,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些未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和解题方法提出疑问,并尝试探寻更合理的解释和解法。比如,当学生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如果发现某种方法似乎不够高效或不够全面,他们可以尝试寻找其他解法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教师应支持并指导学生对其解题过程进行质疑,帮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1.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封闭性问题,它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例如,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这种开放性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同时提高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2、鼓励多角度思考

2.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问题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例如,在解一道几何题时,除了运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形变换、对称性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解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寻找各种解法,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并保证解题正确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巩固他们的课堂地位,并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问题的各种层面,提升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2.2比较不同解法的优缺点

不同的解题方法可能在效率、简洁性和易理解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比各种解法的优缺点,讨论哪种方法更为高效、哪种方法更易于理解[2]。例如,在解决一个代数问题时,学生可以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些方法在计算复杂度和结果准确性方面的表现。通过这种比较,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还能提高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问题时的选择能力和判断力。

2.3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多角度思考

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使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经验,聆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在共同进步中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针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不同的解法和思路,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优化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出问题、交换意见、总结经验。这种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进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进行反思与总结

3.1定期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可以包括对每一步推理的评估、对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对任何可能出现错误的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进。例如,在解答一类几何题时,学生可以回顾自己所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从而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反思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3.2鼓励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问题后,总结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评估其优缺点。例如,学生在解决一类方程问题时,可以总结出几种常见的解法,并分析每种解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这种总结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解题策略库,还能提高他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通过总结,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高效地应用所学知识。

3.3帮助学生识别和改进思维中的漏洞

教师在批改作业或测试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指出解题中的错误和不足,并给出改进的建议[3]。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某个步骤中的错误,解释正确的解法,并建议学生在类似问题中注意哪些细节。通过及时和针对性的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思维和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调整。这种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还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培养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积极探索数学奥秘,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兴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5):63-65.

[2]印俊秀.初中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14):48-50.

[3]李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4,(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