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图的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研究
特日格乐 芙蓉 精明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天地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公众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北京市地理信息“一站式”协同服务,当前天地图在数据更新与维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天地图数据更新与维护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协同机制、引入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为提升天地图数据供给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地图;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引言:天地图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资源,在各行业和公众获取、应用空间信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天地图数据质量、现势性、丰富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健全天地图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维护机制,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持续更新的空间信息供给,已成为推进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天地图在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地位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按照“国家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天地图为核心、行业分布式空间数据库为支撑”的总体架构,天地图在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占据核心地位。天地图汇聚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权威、基础、标准的空间信息,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多尺度、多种类的空间信息数据体系,是各行业和社会公众应用空间信息的首选平台,各类专题空间信息可通过天地图实现共享、交换与汇聚,极大提高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供给水平。天地图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多种渠道,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在线地图浏览、位置服务、空间分析等应用服务,有效满足了各行业空间信息应用需求,为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支撑。
二、天地图数据更新与维护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移动测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取空间信息数据的手段日益丰富,天地图数据的规模、种类不断扩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当前天地图在数据更新与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天地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数据更新维护的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天地图所需空间信息数据来源广泛,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但缺乏统一的数据更新维护协调机制,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不充分、更新不同步,影响了天地图数据的现势性和权威性。数据更新维护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和更新维护标准,不同渠道、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分类、命名、范围、精度等方面差异较大,数据的异构性突出,难以实现无缝集成与融合应用。数据更新维护的周期性不强,受传统测绘模式的影响,天地图数据更新主要依靠重大项目和专项安排,日常性、周期性的更新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适应空间信息应用的动态性需求。
三、天地图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天地图数据更新与维护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保障天地图数据更新维护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按照国家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天地图数据分类标准体系,规范数据命名、格式、投影、精度等技术要素,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无缝集成与融合应用。科学制定天地图数据更新周期、现势性要求等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全流程、多环节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天地图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细化数据内容、服务功能等分行业标准规范,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与国际标准规范的衔接,主动参与空间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地理信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大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力度,推动标准规范在天地图数据生产、管理、应用等各环节的贯彻落实,促进天地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二)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
天地图数据汇聚了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应急等多个部门的空间信息数据资源,推动各部门形成数据更新维护合力,是提高天地图数据现势性的关键所在,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天地图数据更新维护的部门协调机制。成立国家层面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开展数据汇交、更新、共享等工作,建立部门间的数据需求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化工作机制,及时沟通数据更新维护中的重大事项。依托天地图云服务平台,建设天地图数据协同更新与共享服务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汇交、共享与更新。建立健全数据共享绩效考核机制,将各部门的数据共享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调动部门间的数据共建共享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天地图数据的生产供给,探索社会化运营、众包更新等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数据更新维护新格局[1]。
(三)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更新与维护效率
先进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提高天地图数据更新维护效率的重要支撑,积极运用卫星遥感、低空摄影测量等先进获取手段,拓宽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数据获取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北斗导航定位、移动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在数据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外业数据采集效率。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天地图数据生产管理深度融合,研发智能化数据处理、质量检查等软件工具,提高数据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积极开展协同摄影测量、在线制图等模式创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生产。搭建天地图数据在线质检平台,建立全流程、多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实现对数据质量的智能化监测与评价,利用互联网+测绘地理信息新模式,创新众包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依托浏览器、手机APP等终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数据问题反馈、现势信息补充等工作,提高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众包数据进行真实性验证、关联性分析,提高众包数据的可信度。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二次创新力度,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先进技术在天地图数据更新维护中的深度应用,加快提升数据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
结语
天地图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在空间信息的汇聚、共享、应用中肩负重要使命。建立健全天地图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事关提升国家空间信息供给能力,事关提高空间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必须高度重视、持续用力。
参考文献
[1] 朱琳,厉香蕴.天地图·安徽影像数据更新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 47(1):89-91.
[2] 翟梦.多源多尺度天地图DLG数据融合技术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 46(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