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东晋

身份证号:210211199211212418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 401121

摘要:在现代工程领域,精确、高效和安全的测量技术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无人机测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手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围绕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实践探索。通过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原理,深入探讨无人机技术在地形测量、变形监测、土方量计算、桥梁测量等工程测量场景中的具体应用过程与成果。同时,剖析当前无人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工程测量效率与精度、推动无人机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现代工程测量;实践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工程测量面临着更高的精度要求、更复杂的测量环境以及更紧迫的工期压力。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等,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受地形条件限制明显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无人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手段,凭借其机动性强、成本低、效率高、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等优势,逐渐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深入研究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实践应用,对推动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无人机技术原理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在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通过搭载的传感器(如光学相机、激光雷达等)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或点云数据。以搭载光学相机的无人机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相机对目标区域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取一系列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影像。然后,通过摄影测量技术中的空三加密、立体匹配等算法,将这些影像进行处理,从而生成目标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三维模型等测量成果。而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则是利用激光测距原理,向地面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获取地面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生成高精度的点云数据,进而构建地形模型。

2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2.1地形测量

在地形测量中,无人机通常搭载高清相机,按照预先规划的航线对目标区域进行多角度、多航带的飞行拍摄。飞行高度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和区域范围确定,一般在50-500米之间。在拍摄过程中,确保相邻影像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度(航向重叠度一般不低于60%,旁向重叠度不低于30%),以保证后期数据处理能够生成完整、准确的地形模型。

采集到的影像数据通过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如Pix4D、ContextCapture等)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空三加密,即利用影像中的同名点和已知控制点,计算出每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三维坐标,构建区域网模型。然后,基于空三加密结果进行立体匹配,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正射纠正,生成数字正射影像(DOM);最后,利用DEM和DOM数据,结合纹理映射技术,构建三维地形模型。这些测量成果可用于工程规划、设计、地形分析等方面。例如,在公路工程规划中,利用无人机生成的地形模型,可直观地分析地形起伏、坡度等信息,为路线选线提供参考。

2.2变形监测

无人机变形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目标物体(如建筑物、桥梁、边坡等)是否发生变形。在监测过程中,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数据或影像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数据的配准、叠加和分析,计算出目标物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变形速率等参数,从而实现对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3土方量计算

在土方工程中,利用无人机获取施工区域的地形数据,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首先,使用无人机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测量,采集地形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生成施工前的原始地形模型和施工后的现状地形模型。

将原始地形模型和现状地形模型导入土方计算软件(如CASS、南方方格网法土方计算软件等)中,采用方格网法、三角网法等计算方法,计算出施工区域的土方挖填量。相比传统的土方测量方法,无人机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地形数据,提高土方量计算的效率和精度,为土方工程的成本核算和施工进度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4桥梁测量

无人机可用于桥梁的外观检测和结构检测。在外观检测方面,搭载高清相机的无人机能够近距离拍摄桥梁的梁体、桥墩、桥面等部位,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通过对影像的分析,可发现桥梁表面的裂缝、破损、腐蚀等病害。在结构检测方面,利用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获取桥梁结构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检测桥梁结构的几何尺寸、变形情况等,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3无人机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策略

3.1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研发和应用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空三加密、点云生成、模型构建等数据处理环节的速度和精度。例如,采用并行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加速数据处理过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加强对无人机测量数据处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举办技术研讨会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技术,熟悉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测量数据,生成高质量的测量成果。

3.2降低环境影响

研发适应恶劣环境的无人机设备,提高无人机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采用更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增加无人机的防护措施等。同时,优化无人机的传感器性能,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质量。

在进行测量前,充分了解测量区域的天气和地形情况,合理规划飞行时间和航线。尽量选择天气良好的时段进行测量,避开恶劣天气。对于地形复杂区域,提前进行实地勘察,优化飞行航线,避免信号遮挡和飞行风险。

3.3应对法规限制

加强与民航、空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无人机飞行法规和政策动态。在测量工作开展前,提前做好飞行计划申报和空域审批等手续,确保无人机飞行合法合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为无人机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合理应用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研发符合法规要求的无人机飞行技术,如自动避障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通过技术手段满足法规对无人机飞行高度、速度、范围等方面的要求,降低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风险,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3.4提升测量精度

根据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高精度传感器搭载在无人机上。例如,在进行高精度地形测量和变形监测时,选用高精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或高分辨率的相机,并确保传感器的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流程,提高测量精度。例如,增加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提高空三加密的精度;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测量误差。同时,加强对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修正。

结束语

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在地形测量、变形监测、土方量计算、桥梁测量等领域的实践应用,无人机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测量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人机技术将在现代工程测量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工程测量技术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峰.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4):154-156.

[2]石恩强.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6):223-225.

[3]陈清秋,于风鸣,赵学文,等.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居业,2024,16(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