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张湛丽

河套学院

摘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涉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巴彦淖尔农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巴彦淖尔农牧区,梳理了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入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困境,拟从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角度提出构建路径,以期为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农牧业

一、绪论

1.背景

贯彻习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及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背景下,基于传统农业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脱节、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市场资源不足等问题,为化解矛盾,推进传统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巴彦淖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发展农牧业,可以优化巴彦淖尔的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附加值,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资源保护和推动绿色发展,进而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筑牢根基,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都有着现实意义。

二、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

(一)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巴彦淖尔作为粮食主产区,生态治理区和传统特色农牧区,具有地理位置独特、流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此外,依托巴彦淖尔得天独厚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可以扩大巴彦淖尔黄河文化的宣传推广。

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主要聚焦于庭院经济,特色小镇,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模式。数据电商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旅游电商等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打造出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有效连结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了信息共享;庭院经济

以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特色小镇集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传统文化为一体,有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诸如乌梁素海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杭锦后旗双庙镇民俗村。

(二) 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改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巴彦淖尔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举措,重点是牧区水源建设 、灌区改造和人畜饮水等工程,以保证农田生产的稳定性;此外,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稳步拓展农牧业生产空间,实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再之,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快建设国家农高区,培育和引进新品种、高效施肥和植保技术的推广,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巴彦淖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全面加强和完善,才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国家农高区发展步入新阶段

2020年11月,巴彦淖尔入选第二批国家农高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以肉羊和硬质小麦、向日葵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牧业发展为主题,以期带动整个河套灌区农业转型升级,旨在打造绿色生态牧场,辐射带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农高区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基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与孵化器,肩负着促进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目前,巴彦淖尔国家级农高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处于不断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通过农高区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从而引领巴彦淖尔步入农业现代化进程。

3.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为巴彦淖尔打造了独特的民族产业优势。巴彦淖尔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蒙古族文化景观带动了蒙古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质的牧草资源和大量牛羊养殖基地,为乳品产业发展提供优势;巴彦淖尔有独特的蒙古医药文化传统,蒙古族民间医药在当地有广泛的应用;农畜产品加工链的延伸,牛羊肉、奶制品等种类丰富的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形成了巴彦淖尔的食品加工链,产业发展既保护传承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又促进了巴彦淖尔的经济发展。

4.增加特色农畜产品出口

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品牌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感,带动口碑宣传来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还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推动农牧产业向高端、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升级。巴彦淖尔因其纯净的自然环境和无污染的土地资源,农产品品质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如天赋河套、巴麦13号、五原向日葵、磴口华莱士等种类丰富多样,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地方农产品的知名度,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推动具有积极作用。

三、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培育慢,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政策滞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使得新产业新业态落地难,传统产业依然在农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巴彦淖尔仅是“原”字号农畜产品调出地,加之市场开放程度低,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由于缺乏上下游环节衔接和协同,使得产业链条短,无法有效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需要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拓宽市场渠道、优化供应链、加强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升级。

2.人力资本匮乏

当前巴彦淖尔乡村人才存在明显短板,主要是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青壮年外流,人口老龄化严重,以从事种养业等传统产业人才为主,基层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短缺,导致乡村在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和乡村的偏远落后,加剧了人才引进的难度。政府应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养,同时,通过内培外引,灵活机制、高薪待遇等条件吸引人才流入。

3.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弱

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农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决定着全区粮食安全和农牧业高质量的发展。巴彦淖尔农牧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落后,科技成果的转化少,农牧业科技发展体系不健全,基层推广人员水平有限等问题削减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阻碍了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导致巴彦淖尔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困境长期存在。

4.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基于基础条件、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内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从全国来看,巴彦淖尔农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基本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此外,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牧区与城镇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差距明显,所以亟需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综上,政府供给不足和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和发挥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支持作用,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建立健全以区域性合作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把社会化服务体系视为进入大市场的桥梁,需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方式。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法规,鼓励有关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与农业经营者签署具有严格约束力的购销合同,鼓励建立和发展农工商一体化企业,建立新型农业服务模式,从而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再次组织起来。此外,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造血功能和繁殖功能,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创造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提高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价值链

巴彦淖尔需要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构建农牧业科创机构,加大对农牧业科技投入,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推广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提高农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数字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益性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同时,狠抓龙头企业多、产业链条长、增值幅度大、能够做大做强的产业链条;此外,统筹建设一批重点关键项目,协调解决存量和增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保障等问题,通过构建区域公用知名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造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3.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强调生态化和绿色化。巴彦淖尔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一方面,通过开发绿色优质饲料,提高绿色畜牧产业技术含量,加强天然绿色草原建设,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开发绿色粮食、瓜果蔬菜; 另一方面,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开发战略,加强技术研发。此外,开展控肥增效、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上,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技术向持续优质高效的绿色科技转变,将巴彦淖尔打造成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振兴是关键,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设立人才奖励机制、提供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建设中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改进。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大农牧业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扎西顿珠.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学,2022,40(11)

[2]陈昌荣.四川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1(2)

[3]李刚.新疆农牧业低碳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22(12)

作者简介:张湛丽,河套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县域经济

河套学院校级课题:内蒙古数字乡村发展研究 HYSY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