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祁永花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 811601
摘要:化学是一门十分有意思的学科,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不高,那大概率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面对这一教育困境,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成为改革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探讨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接着又提出了基于日常现象导入概念、生活实践与实验设计相结合、化学视角下的社会议题分析这三条实践教学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参考,促进化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化学是高中的重要理科学科,其原理无处不在,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让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既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创新,更是深化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知道很多事物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逻辑,从而拉近了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因此,探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深远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它将化学的抽象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融合,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当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能够阐释周遭世界的种种现象时,他们对化学的好奇与探索之心便油然而生。这种源自内在的兴趣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更促使学生自发地深入探究,进而深化对化学原理的记忆。
还有,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平台,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孕育未来的科研与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该方法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他们以化学的视角审视日常,逐步塑造出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态度[1]。有了这种能力,不只是对化学这一科目有帮助,还能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日常现象导入概念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感到理论知识枯燥难懂,难以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基于日常现象的概念导入策略应运而生。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化学概念,使抽象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例如,在讲解溶解度和温度关系时,可以引用泡茶的过程。学生们都有饮茶的经历,通过观察热水和冷水泡茶的差异,自然而然地引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样,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从常见的铁器生锈现象入手。这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变化,为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提供了直观的例证[2]。
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意识到化学原理可以解释身边的现象时,他们对这门学科的认知会发生质的变化。而这种认知的转变,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
(二)生活实践与实验设计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植根于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其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传统实验教学常局限于既定的实验课程框架内,与日常生活脱节明显。鉴于此,必须要将实验融合进生活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化学实验课题,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还能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3]。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钠及其化合物的现象,鼓励他们设计相关实验。例如,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测定食盐(氯化钠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盐水对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影响。以此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测定的技能,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渗透压原理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具体实验可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之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来实现。化学表达式方面,可以引入NaCl的溶解平衡:NaCl(s)⇌Na+(aq)+Cl-(aq)。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研究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在烘焙中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可以制备两份面团,一份加入小苏打,另一份作为对照。对比烘烤后两份面团的膨胀情况,结合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s)→Na2CO3(s)+CO2(g)+H2O(g),让学生直观理解小苏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对烘焙食品质地的影响。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锻炼了他们的问题意识。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能够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到实施实验和分析结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化学视角下的社会议题分析
在当今社会,许多热点问题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食品安全等。为了弥补学生在这些知识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采取化学视角下的社会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比方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讨论主题。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析其中涉及的电池技术和环境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同时,还能思考新能源技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凭借这种教学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化学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教师们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时代人才。然而,实施生活化教学也面临着课时安排、资源限制等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化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望.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233-235.
[2]李若琳,王玉霞.生活化5E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35):64-67.
[3]徐立.刍议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3,(2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