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
徐晓
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幼儿园 271513
摘要: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旨在构建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通过整合资源、调整教育模式等,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不同儿童需求,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幼儿园向更具人文关怀和教育公平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幼儿园文化建设;特殊儿童;教育公平;多元包容
引言: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融合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幼儿园文化建设往往侧重于普通儿童的教育需求,而在融合教育理念下,需要考虑到特殊儿童这一群体的融入。这不仅关乎特殊儿童的发展权益,更是教育公平性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体现。构建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文化,能够为所有幼儿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多元、富有活力的成长环境,促进不同类型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接纳,从而推动整个幼儿教育向着更加人性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1.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1融合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
融合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在于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它强调不论幼儿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等方面存在何种不同,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意味着摒弃歧视与偏见,积极接纳所有幼儿进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例如,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幼儿,不应将其隔离在特殊教育环境中,而是要让他们与普通幼儿共同学习、生活,在日常互动中培养普通幼儿的包容心和同理心,同时也让特殊幼儿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1.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范畴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范畴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物质文化包括幼儿园的建筑设施、教学设备、游戏材料等硬件环境,这些物质元素应体现出融合教育的理念,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特殊幼儿行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精神文化则体现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园风园貌等方面,要倡导包容、多元、平等的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关爱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制度文化涉及幼儿园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如制定特殊教育支持政策、教师培训制度等,以确保融合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日常运营中得以有效贯彻。
2.融合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2.1环境创设的包容性要求
环境创设的包容性要求幼儿园为所有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无障碍的物理环境。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到不同幼儿的行动能力,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等辅助设备通行。例如,教室的桌椅摆放应灵活可变,既能满足集体教学的需求,也能为个别特殊幼儿提供单独的学习空间。同时,环境创设还应体现多元文化元素,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图片、手工艺品等形式让幼儿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意识。此外,在感官环境方面,要照顾到不同幼儿的感官需求,如避免过度嘈杂的声音对听觉敏感幼儿的刺激,提供柔和的光线以适应视力有障碍幼儿的视觉需求。
2.2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要求
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要求幼儿园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一方面,课程内容应涵盖多个领域,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健康等,并且每个领域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例如,在语言课程中,除了教授基础的认读和书写技能,还要提供丰富的绘本资源,这些绘本应包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题的故事,以满足幼儿的多元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课程实施方式应多样化,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对于特殊幼儿,要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设计专门的课程模块或学习活动,如为自闭症幼儿设计社交技能训练课程,为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提供语言强化训练活动。
2.3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性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性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例如,教师需要知道唐氏综合征幼儿在认知、语言和社交方面的发展特点,以便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其次,教师应具备特殊教育的教学技能,如掌握辅助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特殊教育工具和资源来支持特殊幼儿的学习。再者,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融合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特殊教育专家、其他教师等多方面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3.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3.1营造融合性的物质文化
营造融合性的物质文化需要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到细节布置都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幼儿的需求,如设置不同高度的洗手池和马桶,方便不同身高的幼儿使用,包括那些身材矮小的幼儿或者因身体残疾需要特殊设施的幼儿。在教学设备的采购上,应选择多功能、可调节的设备,例如可调节高度的桌椅、具有不同难度级别的益智玩具等。同时,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应具备融合性,如设置不同难度的游乐设施,既有适合普通幼儿挑战的大型滑梯、攀爬架,也有适合特殊幼儿进行简单活动的小型游乐设施,如秋千、跷跷板等,并且这些设施周围的地面应采用柔软、有弹性的材料,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3.2构建融合性的精神文化
构建融合性的精神文化要求幼儿园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包容、尊重、多元的文化氛围。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传递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例如,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之间可能出现的歧视性言语或行为,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之处。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强化这种精神文化,如举办多元文化节,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展示不同文化的美食、服饰、艺术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3.3完善融合性的制度文化
完善融合性的制度文化需要从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在管理体制方面,幼儿园应建立专门的融合教育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协调融合教育相关事务,如特殊幼儿的入园评估、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在教育教学制度上,要明确规定融合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确保所有幼儿都能接受到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育。例如,规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到班级内特殊幼儿的特殊需求,并将相应的支持措施纳入计划中。在教师评价制度方面,要将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表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如教师对特殊幼儿的个别辅导情况、与家长和特殊教育专家的合作情况等,通过这种评价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融合教育实践,不断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
结语: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从内涵理解出发,明确对幼儿园文化建设各方面的要求,进而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实现。这一建设过程将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充满包容与爱的场所,无论是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都能在这里获得尊重与成长。它不仅有助于每个幼儿个体的发展,更能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包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奠定坚实的幼儿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微.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文化建设探析[J].广西教育,2021,(13):8-9+11.
[2]季旭萍.幼儿园家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路径探析[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1):3-3
[3]李辉辉,王晨羽,赵巍,等.对幼儿园融合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2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