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陈文青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武台镇中心校 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动手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更是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小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引言
科学地发展使我们经济不断发展,也让国家变得更为繁荣,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所以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小具有求真探索的科学意识,教育要从孩子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一些新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祖国能够变得不断强大。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才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小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课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动手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个体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过程,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中,学生亲手加热冰块观察其融化成水,再进一步冷却水观察其凝固成冰,这一过程直观展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原理。这种通过动手实践获得的知识,远比单纯听讲或阅读教材来得深刻且持久。据研究表明,动手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和理解度。小学实验教学,以其直观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科学奥秘、锻炼动手能力的平台。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论,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论析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暴露出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显著制约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首要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多数科学教师鉴于学生年龄尚幼,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有限,因此往往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直接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而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相对匮乏。此种教学方式未能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其次,当前小学阶段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教师普遍将科学课视为传授基本科学知识和自然原理的途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的初步认知。然而,在此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有效组织实验探索活动,教学重心更多地倾向于知识的灌输而非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填鸭式教学现象在科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然停留于表面,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3.1 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
严谨而稳重的课堂氛围对于促进学生身心放松、激发想象力及鼓励其积极参与探索与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内,实验活动常紧密贴合生活实际,教师可巧妙运用现实情境,营造出一个既开放又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实验流程,主动进行实践操作,以达成实验教学目标。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教师深刻把握该课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精心准备了包括塑料袋、粉笔及小型气泵在内的多样实验器材。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组织成若干小组,每组均需运用提供的实验材料,自主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记录实验过程,详尽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从理论层面阐释空气的存在性[1]。在此相对自由且鼓励探索的实验氛围中,各组学生均展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们热烈讨论,灵活选择实验材料,最终呈现出多样化的实验成果。有的小组通过向塑料袋中充气,直观观察到其膨胀变化;有的则吹起气球,见证其体积的逐渐增大;还有的小组利用吸管将空气吹入盛水烧杯,观察到一连串气泡从水中升腾而起的奇妙景象;更有小组借助风扇,亲身体验空气流动带来的凉爽感觉……基于各组的实验操作与观察结果,教师进行了精炼而深刻的总结:“我们身处之环境,空气无处不在,尽管它无形无质,难以直接触及,但却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开放而自由的实验环境,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积极探索、设计并完成探究过程的热情与动力。
3.2 借助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探究兴趣
在科学实验教学实践中,若教师仅直接分配实验任务予学生,任由其自行探索,学生可能会因缺乏准备而感突兀,对实验内容难以产生浓厚兴趣。鉴于此,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索的意愿。教师可首先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校园植物”教学单元为例,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试植物样本,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其他相关特性。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构建生动的情境,如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树叶的翠绿、花朵的斑斓等美景[2]。此举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探索这些美丽自然元素的兴趣。随后,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并观察各类花草,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集样本进行实验调查。此过程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他们在兴趣驱动下深入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3 项目学习(PBL)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语境下,该模式的引入能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显著提升其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而言,在某小学科学实验班的实际应用中,教师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构建分组净化水质的实验装置。此过程中,学生需独立进行信息搜集、实验方案设计、设备制作及实验测试,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深入分析此教学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需审慎处理项目的难度设置以及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了进一步优化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项目设计全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之,小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独特价值,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欧阳璐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研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03).
[2] 李伟.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2018(3).